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预警机巡航南海,美制设备难引进,自研技术实现突破

发布日期:2025-08-24 03:04:05|点击次数:126

2023年秋天那会儿,南海南边那片天,空警-500预警机巡航,一条线下来,雷达罩顶上天线转着,看着,300公里之外都在屏幕上晃来晃去。远处美军航母,舰载机刚起飞,海面上那几艘灰色战舰,操控员把每个点都捏在指间。指令一条条发过去,空中那几架歼-16跟巡逻机,海面的055大驱,几乎同时收到信息。现在这流程,发现、识别、锁定、瞄准、攻击、评估,全链路打通,不用等谁喊口令。这画面其实,也就中国空军体系作战才有。预警机,可不就是整个流程里的神经中枢,控制着一场作战的节奏快慢。

咱们说起来,刚建国的时候,那时候雷达全部在地面,地球是圆的,低空目标遮挡,几十公里,别提啥远程预警。国民党飞行员那边侦察机飞一圈,天高地远,地面雷达显示空白一片。美制U-2侦察机飞进来的时候,地面上只能临时抓到,空军战机起飞去扒拉,U-2已经升到两万米,把咱们甩得没影都看不到。1962年第一架U-2被地空导弹干下来,但防空全是“被动”,预警机那会儿根本没个影。

那会儿中央军委拍板,1971年“926工程”预警机计划。挑来挑去,选了苏联图-4轰炸机底盘,雷达罩像蘑菇一样扣在背上。雷达性能有限,探测距离150公里不到,民机军机分不清,设备又沉,飞不远,实验完最后下马。空警-1号没能服役,但算是把国产预警机这门课开了头,航空工业大伙儿也知道难点在哪:载机、雷达、电子系统,哪个都不能掉链子。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啥都要往世界先进看齐,空军也不例外。美国那时候手里的E-3A预警机看着又大又神,如意算盘打得响:能不能引进一套?结果美方合作刚开始,临阵脱逃。美国自己都怕技术泄露,不愿意让雷达数据链碰到我们手里。E-3A这事失败之后,转头去谈俄罗斯A-50,人家也捂着核心技术不给。A-50那雷达是脉冲多普勒,不仅老,距离也短。同以色列费尔康计划,本来以为能加装到运-8或者俄伊尔-76机头,雷达罩都运到中国,结果中美又闹摩擦,美国施压以色列直接把设备收走转卖印度,这一手操作也是够可以。

三次引进,三次碰壁,国内航空人这才明白,预警机最核心的东西,钱买不来,靠人情也搞不定。决定自力更生,集中全国资源砸下去。这一波行动,王小谟院士带队,全力攻关。

运载平台那时候没有大飞机,只能拿俄制伊尔-76,先拆了原装设备,腾空电力和冷却系统,硬生生改成预警机能用的样子。雷达技术这块下了大力,王小谟直接放弃机械扫描,转向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用成千上万小单元模块组成雷达面板,实现全向扫描,无需机械旋转,抗干扰强,能盯得远,看得细。难点在T/R模块怎么集成,怎么散热,工厂里头一堆电子工程师现场拼,在技术卡脖子之前完成了模块化。空警-2000最终出来的成绩单,探测距离400公里,跟踪目标100个,美国E-3C距320公里,目标60个。完工之后,2003年首飞,2006年正式入列部队。固定三阵面的方案,让中国预警机一下子成了世界第一梯队。

但空警-2000平台还是靠买来的伊尔-76,数量有限。小型机空警-200用国产运-8平台,显示雷达变成“平衡木”,体积缩小。2005年首飞,2006年试飞坠机,40名科研人员和飞行员牺牲,航空工业的黑暗时刻,但项目没停,团队顶着压力改造除冰系统,终于量产。空警-200后来成了主力战术预警机,虽说不是旗舰,但够用。

空警-500一出来,技术迈大步。国产运-9平台,数字阵列雷达,探测距离超500公里,一下能盯住200个目标。体积更小,重量也轻。强在数据链,把歼-20、歼-16这些尖货拉入体系,瞬间实现“空中侦察+指挥+打击”一气呵成。指挥能力提升,信息化战场节奏快到飞起,2015年成了部队标准装备。

航母发展,舰载预警机得跟着上。航母甲板面积限制,大型预警机没办法上,空警-600应运而生。双发涡桨,机翼折叠,雷达罩圆盘形,专门为航母设计,400公里探测范围,直接给辽宁舰、山东舰加了“眼睛”。现在航母编队远海打击不用再怕盲区,指挥刚起飞的舰载战斗机,空警-600填补了航母远海作战预警空白。这一下,体系作战能力和美军已是对标级别。

技术迭代核心是三点:雷达、数据链、载机平台。雷达一路从机械扫描到有源相控阵再到数字阵列。探测距离从150公里、400公里到500+公里,多目标跟踪能力翻番。数据链从以前的语音指挥到实况目标共享,效率大涨。载机平台由外购到全国产,批量部署无忧。运-20新平台未来可能改装成大型预警机,体积、航程、持续作业时间都能飙高。

这样一来,中国空军的防空格局直接从被动变主动。远程预警覆盖东南沿海,敏感区域提前锁定入侵目标。体系联动,预警机成了空中神经枢纽,联接战机、军舰、陆面指挥部,实现联合打击。2013年东海防空识别区设立后,空警-500成常态巡视装备,美国侦察机和日本F-15飞进来,预警机提前预警,指挥歼-20伴飞拦截,台海局势紧绷,预警机指挥战斗巡逻,解放军快速反应让周边力量心里没底。

下一步预警机要往隐身方向走。隐身外形,雷达反射面积小,生存能力强。无人机平台可长距离巡航,台海、南海环境高危,没飞行员风险。引入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目标,威胁分析,指挥效率提升。运-20大型平台搭载更先进雷达,覆盖面和目标侦查能力再上新台阶。技术创新永远在前头,中国航空人一步一步往前闯。

空警-1号那时候刚有个雏形,摸索到空警-500这一步,全球都得侧目。这四五十年路走的,靠的是一茬茬工程师在一线趴着不下来,吃过苦受过挫,有黑暗也有高光。关键技术全要靠自研,没捷径,每一代设备都在前头埋单,后人收获。“科技强国”这个目标,航空人顶着走,预警机让中国空军多了双亮眼,无论天上地上谁敢来,都能提前感知。

未来是属于创新的。预警机是中国航空人拼出来的,不是买来的,不是借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的。体系化有了,技术突破不止,把蓝天守护好,把大国重器往前推,不停止探索,中国预警机的故事,就是这个时代最燃的一段。

#守护的力量——大国重器再整装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