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见过一家只剩42亿债务的公司还被群嘲破产的吗?
我是真没想到,今天在网上看到恒大上半年营收还有95亿、员工还留着12万人,我整个人都卡住了。不是说早就倒了吗?不是负债累累、一地鸡毛了吗?怎么还有员工在上班、还有项目在跑、还有收入在报?
你要说这是回光返照,那也得先认清楚,它还在发光。
先说几个公开数据,数据来源都是恒大2025年上半年财报(已备案,港交所可查):
• 上半年营收:95亿元
• 在册员工数:12万人
• 公开债务金额:42亿元
你没看错,不是420亿,也不是4200亿,是42亿。和2019年那个动辄8000亿负债、摊大饼全国跑马圈地的恒大比起来,的确是缩水到你都不敢相信这还是恒大。
但问题来了,如果真只剩42亿债务,这已经比很多国企、央企、地方融资平台都干净了,为啥恒大的员工连发个声音都没有?
我查了下,也不是完全没人说,只是他们的声音老被淹没。你搜恒大员工采访,十个帖子有九个是二手搬运、只有一个是员工模糊表达。而且他们明显更谨慎、更内敛,哪怕面对的是网暴,他们也没跳出来喊冤。
这事挺诡异的。你要说他们完全不在乎外界评论,显然也不现实,但他们就是不出声。
为啥?
我猜,这跟恒大过去的光环有关,也跟今天的身份错乱有关。
你想想,一家企业一度被称为宇宙第一房企,一度能包下一整架头等舱去签球员,一度赞助世界杯、布局新能源汽车、跑马拉松进军多元产业,如今却活成了个债务清理公司,员工心态早就变了。
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从荣耀到沉默,这种落差比什么都大。你让他们说点啥?说恒大没事了?说我们都还在岗?说公司还在发工资?但说了又怎样?外界只会说你洗地、说你盲目乐观、说你拿了公关费。
于是他们干脆不说。
只能看你们怎么说。
而外界怎么说呢?我刷了几个热门帖子,基本都是活该、迟早完蛋、拖欠烂尾、害人不浅这类评论,像是恒大就该原地解散、员工集体跳槽、资产一夜归零才算罪有应得。
但恒大是出了事,但它不是没在动。
2023年10月,恒大地产被强制清算,大家都觉得这算大结局了。可从公开司法流程看,这个清算案到现在都没完全走完——代表着清盘不是等于企业立刻死亡。
我翻了下广州中院的民事裁定书,恒大目前还保留了多个在建项目,司法重整方案也在递交评估,这些都不是名存实亡企业会做的事。
更诡异的是,恒大2025年一季度居然还有新增供应链订单。这不是我瞎说,是工信部企业数据平台上挂出的产业链动态显示的。虽然量不大,但意味着还有人愿意跟它合作。
你要说这些都是骗数据,那也说不过去。毕竟这是带发票、有税务流水、有公章的合作,不是P图贴的。
那问题就变成了:
• 一家还在运营、还有员工、还有收入的公司,为什么在舆论场上只剩骂声?
• 一家公司裁员都没裁干净,却被判了死刑,它的员工该不该被连坐?
我开始有点明白为啥恒大员工不吭声了。
他们也不想吵,也吵不过。他们比谁都清楚公司的问题,但也知道公司真没死。你站出来反驳一句,恒大还没完,别人就把你当马仔。
但真有那么多马仔吗?
还是说,大家其实不愿接受——一个曾经被自己骂得最狠的公司,它居然没塌,甚至可能熬过来了?
我有个朋友,原来在深圳恒大设计中心,2023年被调岗,一直干到今年5月才离职。他说一句话我一直记着:
不是公司没问题,是问题没大家说得那么绝。
他说,他离职不是因为恒大非得完蛋,而是他不想再过那种公司活着,外界都当你死了的日子。每天去上班像潜伏,每开一次例会都有人问你:你们公司还在?
活着,却要解释自己没死。
这才最折磨人。
恒大今天这种半透明状态,是活着的,但没人愿意承认它还活着。
它很像被删了名字的人,你说它的名字,它不在名册上;你不说,它又确实在你身边走动。
42亿债务、12万员工、95亿营收,如果这都叫彻底崩盘,那市面上得有多少企业在偷偷活着、硬撑着,靠着同样的沉默在咬牙往前走?
你说这样的恒大,是不是比以前更真实?更像一个正常公司了?
你可以说它错过了时代红利,也可以说它为野心买了单。但到了它也真的不是那个浮夸的头等舱恒大了。
那你说,该不该允许它重新开始?
我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个问题。只能说——
你要真在恒大干过几年,你可能也不会说那么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