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价像葱,马云这话真有点意思了 ==
你知道,咱们小时候买菜,葱啊蒜啊啥的,都是几毛钱一把的
马云那会儿说,未来八年房价会像大葱一样变得贱得不行
刚开始听着还觉得他是不是搞错了
毕竟那会儿楼市火得不行,买房的人像抢火锅似的,谁都想弄个好点的房子
可是你说到这会儿都2025年了,房价竟然真的一路往下走了,不少地方的房子,价格低得让人咋舌
其实也不是说房价真就降到几块钱一斤的地步,但市场这几年变化挺大,供给明显多于需求,房价像打了折一样
== 马云的预言不是空穴来风,他早就提醒过了 ==
你看,他当年那句话
不是光逗人笑的,更像是提前给年轻人提个醒:别急着背房贷
房子未来可能不那么稀缺
咱们回头想想,市场环境变得不一样了
人口结构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过去十年,房地产像个大火炉,带动经济像火车头一样跑
整个行业进入了调整期,房价的涨跌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荷包
到了2025年上半年,全国房价还在不停地下滑,七月份70个城市的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多达56个,一线城市的广州、深圳
二手房和新房的价格都开始回落
这不,整体的销售面积比去年同期降了3.5%,销售额也低了点
你说这预言是不是在慢慢变成现实了
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跌到白菜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
比如有些小地方,曾经一套房50万,这会儿都卖不出15万
原因还挺多的 一这块,人口负增长,这几年连续有人说“少了几百万”
再加上年轻人心态变了,不像以前那样拼命攒钱买房子,更多人开始觉得被房贷绑着像条狗,生活没啥滋味,宁愿租着住
政府也意识到这个事情,今年打算开工建200多万套保障房
这让不少人心里一松:原来买房的紧迫感没以前那么强了
马云当年就看出了这些端倪,他虽不是房产专家,但作为商人,眼光挺长远
能看得准市场供需的变化
房价的下行,反而带来了行业的转型压力
以前那种靠卖地快速赚钱的模式,慢慢淘汰了
这会儿房企开始琢磨新出路,比如搞物流仓储、商业地产
竟然把空置的商业写字楼改成出租的长租公寓
像万科、龙湖这些大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建仓库,出租给电商、物流公司,或者开商场
这个市场在变,预言也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背后逻辑明明白白 说到房价为什么一直在跌,得从根儿上说起
过去房价涨得快,主要是需求旺盛
大家都觉得房子是个“金饭碗”
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拼命凑首付
房子好像变成了“保值神器”
但眼下不同了,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裁员裁得厉害,收入也不稳,年轻人心态变了:不再死磕买房
比如深圳,一对95后的小夫妻,工资加起来三万多,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首付得上百万,月供两万
比起这个,他们还不如租着住
再看人口,4700万的减退
房企债务压力很大,今年到期的债就有三万亿,很多扛不住了,只能搞降价补差价,但买家还怕亏
结果就是中介门店关门潮,原本8家,这会儿剩两家,老板都苦着脸
年轻人需求变了,房价自然也就跟着变
== 政府出手,市场迎来几波新变化 ==
你知道,政府也没闲着,推“商改租”“工改租”,把那些闲置的商业楼和工业厂房改成出租的公寓
保障房建设也在加快,今年计划开工超过200万套,这一大批“救命稻草”似的房源
你看,百城的二手房价格连续超30个月在走低
5月份环比还跌了0.71%
去年,深圳外环的小区,去年5万一平,这会儿只剩3.5万
东北一些小地级市,那种90平方米带装修的房子,去年还能卖到50万,这会儿挂了三个月才卖掉
变化之大,真是让人觉得市场在变革
大房企也不傻,开始多元化发展
万科建了不少物流园,龙湖的商场出租率也高达九成以上
房价的“葱价”其实不是绝对的便宜,而是相对泡沫破碎之后的理性回归
马云当年提醒的,就是别把房子当成唯一的“金矿”
== 未来走势:涨跌交替,留点心眼儿 ==
你觉得未来房市会怎么走
目前的趋势是,核心一二线城市还算稳稳的
但三四线城市还在继续甩掉泡沫
库存大,需求少,市场还得慢慢调
估计2025年下半年会有点大动作
政策这块,国家在发力,央行降准放水,银行利率调低
那些高端楼盘限价放开,意味着过去死死限住的价格会有点弹性
棚改2.0的推行,也能帮忙去掉一些库存,居民用房票买房
这会儿的趋势是,房价还会继续掉,但跌幅可能会变小
热点城市反弹的希望也有了
保障房的收储,能帮着稳住市场
但大部分房企的命运还得看后续怎么走
7月份的开发投资虽然下降了11.2%,但政策一到位
整体来看,未来房产的价值会更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 2025年的“拐点”信号,房市要变样了 ==
你看
专家都说2025年会是个转折点
黄奇帆说得挺有意思:“房市止跌回稳,能算是个新起点
至少别再像以前那样拖后腿了
”高盛也预测,房价可能还会跌个25%
但一线城市的房价可能会慢慢企稳
市场不确定性高,销售量也在往下走,但一些刺激措施,比如增加投资、刺激消费
少数城市的房价还在复苏,二手房以价换量
马云那句“房价如葱”的老话,这会儿听起来越发有味道了
对老百姓来说,这会儿的楼市变了
刚需的朋友,也许还能捡点漏
像远离人口外流的郊区盘子,风险大得很
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小地方房子没人要,烂尾楼、资金链断裂的事儿多得很
学区房也得谨慎,政策变了,学区划片乱七八糟
咱们要记得,房子本质就是个居住的工具,不要把它当成唯一的财富,地段重要
市场形势变得挺快,咱们得保持清醒点,不要被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