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空下,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更迭。跑道上趴着的那堆金属壳子,是塔什干无法回避的尴尬。那是三十年前的苏式遗产,二十几架苏-27,十几架米格-29,还有苏-25、苏-24...听起来挺热闹,可实际呢?岁月这把刀,早把当年的“侧卫”、“支点”们刻得面目全非,大多机体老旧,故障频发,能真正飞起来的,屈指可数。
一支空军的骨架正在生锈,更新换代?那不是道选择题,是道催命符般的必答题。
路摆在眼前,似乎有两条。一条是惯性,向北看,找莫斯科要新的苏-30SM或者苏-35S。毕竟是“师兄弟”,维护体系、飞行员训练,听着转换成本最低,顺理成章。另一条,则是掉头向东,拥抱一套全新的技术路线。
可谁承想,那条看起来最省事的路,如今却布满了荆棘。头一个绊脚石,就是莫斯科自己。2022年以来,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损耗,简直是个无底洞。自家的飞机都不够用,军工厂得玩儿命生产才勉强填补前线消耗。一年那点产量,哪儿还有余力顾得上出口订单?就算你掏钱下单,俄罗斯也未必能交出货来。
更让潜在买家心里打鼓的,是俄制战机在战场上的表现。这场仗,与其说是军事行动,不如说是俄式武器的一场灾难性广告片。在现代防空系统面前,俄制战机似乎光环褪尽,神话破灭。谁买装备不是为了打赢?看到这样的实战成绩,哪个国家能放心?
地缘政治这杆秤,也在悄悄地倾斜。中亚国家,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在内,早就想摆脱对俄罗斯的单一依赖,寻求更大的战略空间。当莫斯科的注意力被死死钉在乌克兰,顾不上“后院”时,这种离心力自然加速。
对塔什干来说,继续拴在俄罗斯这条如今自己都步履蹒跚的战车上,风险太高——拿不到货是小事,不符合国家长远利益才是关键。多元化外交,谁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那条看似最近的路,走不通了——
于是,目光转向东方,就显得水到渠成了。这不是拍脑袋的决定,事实上,在琢磨买什么战斗机之前,乌兹别克斯坦已经悄悄地做好了铺垫。这些年,塔什干已经从中国引进了一整套防空体系:有打得远的红旗9B,有管中近距离的凯山-1C和FM-90,配套的雷达观瞄设备也一应俱全。一个以中国技术为骨架的现代化防空网络,已经在中亚腹地悄然撑起。
有了这个地基,歼-10CE的到来就顺理成章了。它不再是孤零零买几架飞机,而是为这个已经搭好的防御体系,补上天上最关键的那一块。
一架能跟地面雷达、防空系统无缝对接、实时共享数据的战斗机,它的作战效能,远不是那些性能不错但无法融入现有网络的“外来者”能比的。这种从一个供应商那里拿到的“打包方案”,能形成那种东拼西凑、需要靠“粘合剂”勉强维持的体系作战能力,简直是天壤之别。
最近传出的消息,似乎印证了这一切。有外媒报道,乌兹别克斯坦已经下单买了24架歼-10CE,甚至头两架飞机据说都已飞抵塔什干。几十名乌兹别克飞行员正在中国接受改装训练。虽然北京官方对此保持沉默,但结合前面的种种迹象,这些消息的可信度不得不信。
更别提乌兹别克斯坦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在“中吉乌铁路”战略通道中的关键地位,这些都为深层次的军事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不仅仅是飞机,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闯入——
歼-10CE这次在中亚的亮相,意义远超中乌两国范畴。它标志着中国高端航空装备的出口,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之前,巴基斯坦作为歼-10CE的第一个海外用户,引进了20架。但中巴那“铁哥们”的特殊关系,让这笔交易在外人看来,多少带点“情有可原”的特殊性,似乎不具备普遍的市场意义。
可乌兹别克斯坦不一样。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中国战机首次突破传统友好国家的圈子,成功杀入了一个全新的地缘板块——俄罗斯长期视为自家“后院”的中亚。这无疑是含金量十足的市场突破。它证明了中国战机,凭借自身的硬实力(性能)、软实力(体系整合)以及供应链的可靠性,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与那些老牌巨头掰手腕。
这股风似乎还在越吹越广。进入2024年,关于埃及、孟加拉国,甚至某个神秘非洲国家对歼-10CE感兴趣的传闻就没有断过。尤其那个没点名儿的非洲买家,更是吊足了胃口——它不是北非那些传统军事强国,这让市场突破的想象空间更大了。
武器好不好,最终还得看怎么用。当歼-10CE的身影开始出现在中亚和非洲的天空,它本身就是最好的活广告,对那些还在犹豫观望的国家,无疑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
——从特殊情谊,到全球市场的硬通货——
在中国目前的出口货单上,歼-10CE无疑是那个当仁不让的“顶梁柱”。更先进的歼-16、歼-20,那是解放军的“镇店之宝”,压根儿不卖。而下一代隐身战机歼-35,虽然潜力巨大,但按照常理推测,怎么也得等解放军自己大规模列装形成战斗力之后,才会考虑外销。那估计得是2029或者2030年以后的事了。
所以,未来几年,歼-10CE将继续是中国撬动全球战斗机市场的这把“尖刀”。从巴铁那里的初试啼声,到乌兹别克斯坦的纵深挺进,再到非洲大陆的神秘落子,一架战斗机飞过的轨迹,不仅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现,更是一个国家影响力正在向外延伸的生动写照。
至于那些老掉牙的苏式战机,它们最终的归宿多半是博物馆的展台上,而它们曾守卫的天空,正迎来新的主人。这背后,是力量的消长,也是时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