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将不再是美国的世纪。”
这话要是从普京嘴里说出来,我眼皮都不会抬一下。
可这话,是德国人说的,还是登在《明镜》周刊上的,那味儿可就全变了。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严谨到骨子里,造个螺丝钉都恨不得写篇论文的德国。
他们突然跳出来给美国下了这么个论断,背后要是没点事儿,鬼都不信。
事儿,还真就是那点豆子的事儿。
场景切回全球农产品市场,那几天跟炸了锅一样。
前脚阿根廷总统刚签完字,取消了谷物出口税,后脚中国的订单就跟雪花似的,直接砸过去10船大豆。
这操作,行云流水,快准狠。
布宜诺斯艾利斯那边估计在开香槟跳探戈,而美国中西部的农民,大概只能坐在自家装满大豆的谷仓门口,望着太平洋的方向,叹一口比西伯利亚寒流还凉的气。
特朗普老先生估计也没想明白,自己手里明明攥着“关税”这张王炸,怎么牌局就被人掀了桌子?
他以为自己是赌神,一出手就能让对手弃牌,结果人家压根不跟你玩了,转头就找了新牌搭子。
这就是他没搞懂的地方,21世纪的生意场,不是谁拳头大谁就有理,而是谁能给真金白银,谁能提供稳定预期。
你今天加税,明天退群,后天又发条推特,这生意谁敢跟你做?
跟坐过山车似的,太刺激了,心脏受不了。
说白了,中国这次下单阿根廷大豆,压根就不是什么政治博弈,这就是一道小学数学题。
阿根廷大豆取消出口税,一吨便宜几十美金,10船货下来省多少钱?
算盘珠子一拨,谁都知道该买谁的。
国家过日子,更是得精打细算。
反观美国大豆呢?
质量是不错,可它贵啊,还附带了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特朗普风险”,谁买谁就是冤大头。
最惨的就是那些当初把票投给特朗普的美国农民。
他们被自家总统的一顿“神操作”给结结实实地坑进了地里,连带着他们种的豆子一起。
当初“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农民们以为迎来了春天,结果等来的是一整个卖不出去的冬天。
这就是典型的“用爱发电”,最后电没发出来,自己先被电了个外焦里嫩。
德国人就是从这件小事里,嗅到了大趋势的味道。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帝国的惯性正在失灵。
过去,美国打个喷嚏,全球都得感冒。
现在呢?
美国在那儿上蹿下跳搞贸易战,结果发现,世界工厂的供应链开始悄悄绕着你走,南美洲的粮仓趁机就把你的市场给填了。
你以为你在“脱钩”,其实是世界在“脱你”。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美国内部的撕裂。
当一个国家的精英,不再关心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而是沉迷于玩金融游戏和政治站队时,它的根基就已经动摇了。
当校园枪声不断,当普通人的预期寿命还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时,你那个“灯塔”的光,还能照多远?
当中国和欧洲都在all in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为下一个时代抢破头的时候,你还在为几座煤矿和油田跟世界置气,这不叫战略定力,这叫不合时宜。
所以说,德国媒体那篇文章,根本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一种清醒的警告,既是说给美国听,也是说给整个西方世界听。
时代变了,玩法也得跟着变。
还抱着冷战时期的老大心态,用威胁和制裁来解决问题,注定要被碰一鼻子灰。
最终,这场大豆风波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天下没有永远的霸主,只有永恒的利益。
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推特。
谁能顺应潮流,谁能提供价值,谁才能在牌桌上笑到最后。
至于那些逆流而动的人,早晚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这盘棋,好像才刚刚开始。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