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有句话:“朝里无人难做官。”这不仅适用于官场,也适用于社会各行各业。民间相声团体德云社,早年间也曾因“没人撑腰”而处处碰壁。
回看当年郭德纲创立德云社时,完全是白手起家,没有强大的背景,也没有权威的资源。同行间明争暗斗,打压不断。
幸亏后来他拜入侯耀文门下,才算有了名师加持。但侯耀文先生去世后,德云社再次陷入“举目无亲”的困境。
郭德纲很快察觉到,如果不寻求突破,德云社很可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于是他决定转变思路,不再是“民间一枝花”,而是主动靠近体制边缘,扩大影响力。历经多年打拼后,他如今成为了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担任了文化促进会副主席这一关键角色。
这个头衔让德云社的地位大大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实际改变:德云社的商业演出开始呈井喷式增长,特别是海外市场:原本一年只能在几处固定国家演几场的格局,如今已经拓展到了七八个国家,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主流相声演员也经常走出国门参加演出,德云社并不稀奇。但事实上,这两者大有不同。很多“体制内”演员的海外表演,属于文化交流性质,往往没有门票收入,不赚钱,甚至还得倒贴经费。
相比之下,德云社的演出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活动,门票一票难求,场场爆满。一边花钱出国交流,一边靠票房赚钱,这就是天壤之别。
郭德纲的文促会身份,不只是虚衔,他带来的改变是实打实的——让德云社获得更多资源,更广平台,更强话语权。
曾经进不去的国家、演不了的剧场,如今都能顺利打开局面,甚至可以打着文化合作的名义展开深度交流。
这一切都源于郭德纲超强的商业嗅觉和策略眼光。他早已不只是一个说相声的艺人,更是一个懂运作、会布局的文化企业家。他用一个“副主席”的头衔,为德云社装上了腾飞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