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峰会最近在中国天津落下帷幕,按理说,这种国际大场合,联合宣言肯定得把全球热点挨个点名。可这次有点意思,宣言里头提了中东冲突,也说了核问题,偏偏对一个正闹得不可开交的地区冲突,却一个字都没提。你说怪不怪?
这么大的事儿,竟然“选择性失聪”,这一下子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也让人琢磨,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与此同时,俄罗斯和印度领导人在峰会期间互动频频,印度总理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喊话,希望冲突赶紧结束。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共同编织出了一幅复杂又充满张力的多边外交图景。
哑口无言?其实是高明
观察家们都觉得,宣言里对那场冲突的“留白”,绝不是偶然。这恰恰反映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在这个问题上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作为创始成员,俄罗斯当然希望大家能站出来,给他撑腰。可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各有各的盘算,根本没法达成一致。
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那怎么办?总不能为了一个问题,把整个峰会都搅黄了吧。所以,最终的宣言就聪明地避开了这个雷区,把重点放在了成员国都能接受的那些议题上。上合组织对那场冲突的沉默,说白了,就是摆明了要保持中立。
作为东道主,中国这招玩得漂亮。它成功地把大家的注意力,都拉到了共同利益上,而不是那些容易引发争执的分歧点。这可真是务实外交的典范,巧妙地避免了内部撕裂,也维护了成员国之间的面子和团结。
这种处理方式,也给未来的外交斡旋留足了空间。在如今这复杂的国际棋局里,上合组织依然能发挥它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促进地区安全和发展。天津峰会能把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反恐、经济合作这些共同话题上,避免了因为特定冲突问题而剑拔弩张,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外交成就。
就像有位大使说的,上合成员国之间有点小摩擦、小矛盾,那是常态,关键是怎么把这些差异给摆平。你看,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贸易上磕磕碰碰,甚至有些国家跟邻居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边界问题和历史旧账。
中国作为东道主,就给出了一个特别接地气的解决办法:先把那些分歧搁一边,我们从共同点入手。这么做,就是想慢慢拉近彼此的关系,别让矛盾越闹越大。这种处理内部关系的方式,比起某些动不动就翻脸的军事同盟,可真是多了几分人情味儿。
大帝诉苦,莫迪打圆场
峰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可没闲着,他挨个儿跟其他国家领导人解释,自家为啥要采取军事行动。他觉得,乌克兰2014年的那些政治变动,都是外部势力在背后煽风点火。变动之后,那些不乐意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政治力量,全都被清理干净了。
北约还一个劲儿地往东边扩张,这在俄罗斯看来,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威胁国家安全。普京强调,必须从根儿上把危机解决了,让区域安全重新回到平衡状态。所以,他离开天津的时候,那股子劲儿一点没变,还是坚持要消除危机根源,恢复安全平衡。
印度总理莫迪跟普京会晤的时候,那叫一个滴水不漏,玩的是审慎的外交平衡术。他一方面强调了印俄两国长久以来的铁哥们儿关系,另一方面呢,又明明白白地表示,希望这场冲突能赶紧停下来。莫迪还说,他支持最近所有为了和平所做的努力,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调停尝试,以及乌克兰领导人提出的直接对话请求。
其实,莫迪来中国之前,就跟乌克兰领导人通过电话了。电话里,莫迪可是拍着胸脯保证,会劝俄罗斯停火。所以,他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呼吁停战,也算是兑现了对乌克兰领导人的承诺。莫迪的公开喊话,虽然没能立马改变战局,但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哪怕是俄罗斯的老朋友,也希望这场仗能早点画上句号。
可惜啊,冲突双方的和平谈判,现在完全卡壳了。俄罗斯外长之前说过,俄方在跟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谈的时候,确实展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可他话锋一转,指出乌克兰领导人对所有提议都直接否决了。
美国最初是呼吁停火,觉得这是实现和平的第一步。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跟普京见面后,想法变了,觉得停火已经不是推动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了。俄罗斯对跟乌克兰直接谈倒是有兴趣,但他们强调,这种会谈得等到和平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之后,才能作为最后阶段来搞。目前来看,相关的会谈准备工作,进展可不怎么“积极”。
莫迪变脸,图啥?
这次天津峰会召开前,好多人都替印度捏了把汗,担心他们又会出来搅局。可结果呢?印度领导人莫迪这次表现得那叫一个出人意料,不仅来了,还特别配合,这让不少人都跌破了眼镜。要知道,过去几年,印度跟邻居巴基斯坦、中国关系一直紧绷着,历史上也经常在会议上缺席或者使绊子,搞得不少成果都泡了汤。可这次峰会,印度那是积极配合,联合宣言也顺利发布了。
这种转变,跟莫迪最近面临的外部压力脱不开关系。印度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受他们庞大的能源需求影响太大了。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石油出口大户,而印度和中国,就是他们原油的大买家。西方国家一制裁,印度就趁机大幅增加了从俄罗斯进口原油。
现在看来,印度和中国根本没有要停购的意思,这些能源交易,可是给俄罗斯的战时经济提供了实打实的资金支持。印度这波操作,一度惹得美国很不高兴。美国当时就以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原油为由,大大提高了对印度产品的进口关税。
可这种贸易惩罚,根本没能改变印度的采购策略。吃一堑长一智,印度领导人也意识到,光指着美国,这事儿不靠谱。所以,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并积极加强跟中俄这两大国的关系。
这次峰会,对印度来说,也是个跟中国关系“破冰”的好机会。上合组织现在发展势头挺猛的,还讨论着要搞个开发银行啥的合作计划。印度把加入上合组织,看作是投资一家“潜力股”公司的原始股,等着未来能大赚一笔呢。
他们之前想往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圈子里挤,总是感觉碰壁。相比之下,这种区域性的多边组织,反而更能让印度找到归属感。说到底,还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推动了印度外交策略的转变。这次峰会能圆满成功,是全球局势变动、美印关系以及印度自己一番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
笔者以为
这次会议最核心的精髓,就是那八个字:“对话、协商、求同存异”。虽然未来的路可能还会有不少坎坷,但至少,这次峰会展现了合作的希望,这本身就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