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发布/简盈财观
Jian Ying Cai Guan
当特朗普高举关税大棒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肆意挥舞时,或许不曾想到,全球政经格局正在发生巨变。
越来越多的全球资本开始重视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
掀开2025年的投资版图,一个被长期低估的领域正经历价值重构——中国科技资产正从估值洼地走向战略高地。
截至8月6日,恒生科技指数近一年以65%涨幅跑赢全球多数市场,而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成为这场价值重估的“先锋旗手”。
两只ETF规模合计突破577亿元的现象级表现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底层逻辑的重塑信心。
- 1 -
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
中国科技企业正经历从“政策底”到“业绩底”的关键转折,政策红利形成坚实支撑。
更重要的变化来自于技术革命浪潮,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推动AI产业化革命正在重构企业价值。
当技术变革撞上政策松绑,资本自然闻风而动。
这从资金流向可见一斑。
据统计,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科技股的金额频频创出单月纪录,占香港市场总成交比例从年初15%不断上升至22%。
更值得玩味的是外资动向——贝莱德最新报告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板块配置比例已回升至2021年水平。
当纳斯达克科技巨头估值在35倍以上的市盈率摇摇欲坠之时,腾讯、小米们18倍的市盈率显得格外引入瞩目。
- 2 -
港股科技类ETF的价值图谱
在这场重估浪潮中,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成为资本战略配置的首选工具,两者差异特质构成互补价值。
恒生科技指数ETF主打“硬科技引擎”,通过高度分散布局30家龙头企业对冲技术迭代风险。
半导体(中芯国际、华虹)、智能硬件(小米、舜宇)、互联网(腾讯、美团)三大赛道均衡配置,硬科技含量更高。
当人工智能向物理世界渗透时,这种组合在智能汽车、机器人等万亿赛道中具备天然优势。
恒生互联网ETF则更加聚焦未来的“数字生态圈”,核心仓位集中于互联网平台及AI应用龙头。
当快手借AI剪辑工具将创作者数量扩张至2亿规模,当百度文心大模型重构在线广告投放逻辑,这类企业正在把用户生态优势转化为商业护城河。
最新数据显示,腾讯、阿里等头部企业AI相关业务收入占比约为35%,大幅提升的趋势仍在继续,估值重构的核心动能已然成型。
两只ETF的核心优势还体现在市场机制上。
作为中国ETF市场领导者华夏基金旗下的核心产品,两只产品规模始终领先同类产品,最新数据显示,其规模分别高达341亿和255亿,流动性优势突出。
T+0交易机制让投资者既能捕捉结构性行情,又能及时规避短期市场波动风险。
- 3 -
历史性配置窗口:赔率与概率的共振
截至8月6日,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最近一年的投资回报率为别高达63.96%和56.94%,远远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23.05%的涨幅。
可见,提前布局的聪明资金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很多个人投资者想问,站在当前时点,现在进行配置还来得及吗?
分析人士表示,两大关键指标昭示着配置机遇:
一是估值水位线优势。
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仍在20倍附近,不仅低于纳斯达克科技指数近50%的折价,更处于近十年14%的估值分位点。
回溯历史,彭博有数据统计,每当指数跌入20%分位以下区间后,未来三年平均涨幅超过140%。
未来若估值水平修复至30倍市盈率中枢,叠加样本企业15%的年均盈利增长,潜在回报空间可见一斑。
二是产业与资本周期双击。
AI技术爆点的出现,将带来3-5年的价值重估周期。
正如2016年移动互联网爆发推动科技股估值翻倍,当前AI对众多行业的赋能才刚开始。
有机构预测,2027年中国AI产业规模将达4.5万亿,年复合增速37%。
而资本方面,国内包括险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增量资金整装待发,与外资持续进场形成共振。
对于寻求攻守平衡的投资者,恒生科技指数ETF的产业纵深布局能有效分散技术路线风险;而对AI商业化进程有较强把握的投资者,恒生互联网ETF的高集中度将提供更强业绩弹性。
若采取“核心+卫星”策略,以60%仓位配置恒生科技指数ETF,40%配置恒生互联网ETF捕捉创新突破,或能兼顾确定性与爆发力。
当机遇与风险并存时,投资者仍需关注一些关键变量,包括技术转化进度(如AI大模型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落地速度)、国际资本流向(美联储利率政策、美债收益率对外资配置的影响)、新质生产力政策细则与关税博弈(半导体设备进口关税变化)。
但核心趋势已然明朗——当全球投资人意识到,中国企业不只是AI技术的使用者,更是规则制定者时,这种认知差将带来更持续的价值重估动力。
这场酝酿已久的价值回归,正从量变走向质变。
历史总在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
当科技巨轮转向时,搭乘指数化投资的航船穿越风浪,或许是普通投资者把握时代红利的最优路径。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所述观点可能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动,对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投资人如需基金投资,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