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靖国神社再起风波,石破茂“隔空祭祀”与自卫队阅兵取消背后的权力角逐
8月的东京,空气里混着蝉鸣和汗味。老城里的小酒馆还在午后忙碌着,但外头却传来一桩让人咂舌的事——今年日本战败80周年纪念日,自卫队阅兵突然被叫停,而首相石破茂又悄悄给靖国神社送去了祭祀费。说是“悄悄”,其实媒体早就盯得紧,一举一动都像在放大镜下。
石破这人,在电视上总是一副温吞水模样,说话慢条斯理,手势也不多。但8月15号那天,他没去靖国,只是以自民党总裁身份递了份供奉金。有人说他怕惹麻烦,有人觉得这是故意做个姿态。他本人倒好像很会算计距离感:既不踏进神社门槛,也没忘了安抚国内那些死心眼的右翼分子。
我表哥前几年在横滨留学,每逢这种敏感节日,日本同学们就三三两两地讨论起首相要不要参拜靖国。有个姓田中的家伙直言:“谁当首相都一样,要活命就得给右派递点甜头。”听起来像玩笑,其实是句大实话。这年头,不跟右翼妥协,政坛根本混不下去。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防卫省解释取消阅兵,说什么“滴水不漏防御态势”。这词儿挺官方,但熟悉内幕的人都知道,中俄刚在日本海联合军演完毕,大舰队贴着海岸线晃悠了一圈,把东京高层吓得够呛。村里老王曾经参加过昭和年代的地方自卫团,他讲过一次1971年附近美军演习时,全村鸡飞狗跳、连夜戒备,现在看来那种紧张劲儿又回来了。
不过石破茂并不是第一次和靖国扯上关系。据旧报纸翻查,他从担任内阁要职开始,就已经断断续续向神社献过几次祭品。有一年甚至被拍到深夜出现在附近的小巷,据说是在避开记者。从他嘴里出来的话,总是强调对华友好,可行动却暗搓搓地把甲级战犯供奉了一遍,这种左右逢源,让不少资深评论员直呼看不懂。
他的农林大臣小泉进次郎干脆直接现身参拜,还特意穿了正装,一脸严肃。在日本政治圈,这叫“双簧”:一个唱克制,一个唱强硬,好让各路选民各取所需。这套路其实早有先例——2006年安倍晋三首次执政时,也用类似手法平衡国际压力与国内保守派情绪。据《朝日新闻》当年的分析文章称,这种分工往往能最大程度减少个人风险,同时把责任推给集体决策。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日本政坛有个传统,“以下克上”,意思就是下级敢于挑战上级。如果哪个首相真敢彻底反思战争罪行,那可就是捅马蜂窝了。不少历史老师私底下吐槽:“想真诚道歉?等退休吧!”右翼势力根深蒂固,他们靠战争记忆维持影响力,每届政府都绕不开这个坎儿。一旦哪位领导露出软弱,被扣帽子的速度比煮拉面还快——去年某部长因为一句“应向亚洲邻居致歉”差点丢官,《读卖新闻》还专门出了专题报道批评其“不负责任”。
至于所谓外部威胁,其实也是借口之一。今年7月底,中俄舰队巡航日本近海,不少渔民晚上收摊后就在港口边聊这些事。“以前都是美国船,现在怎么变成中国俄罗斯一起?”一个住佐世保的小伙子这么问。我爸年轻时常跟我讲,当年他们家靠打鱼为生,每遇到外国军舰出现,总要提前收网回港,如今这种场景又轮回到了新一代渔民身上,看似和平年代,却暗流涌动。
但最让人琢磨的是,为啥每逢关键节点,日本领导层总喜欢拿靖国做文章?追溯一下历史吧:原名“东京招魂社”的这个地方,从明治时代起,就是死亡崇拜加扩张野心的大本营,到二战时期彻底成了精神图腾。《新潮周刊》曾披露,上世纪40年代不少将领临终前指定葬入此处,以求英灵永存。投降之后,无论哪位首相,都逃不开是否参拜的问题,这是检验其政治立场的一道关卡,也是右翼用来敲打政府的重要工具。《每日新闻》的资深编辑松井洋介评价:“谁也别想轻易脱身。”
其实对于中国日本对华野心一直没变,只不过换了花样。今年春天中美贸易摩擦缓解后,日本对华经贸依赖有所下降,于是外交策略也开始摇摆。一边接受美国怂恿,一边偶尔制造点摩擦,用经济利益做筹码换取战略空间。这套玩法并非今日才有,上世纪70年代中苏交恶期间,日本同样采取左右逢源策略,据大阪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吉田修史研究论文指出,当时多项外交决策都是基于安全环境而非单纯经济考量,如今只是旧瓶装新酒罢了。
顺便插一句,我姑妈年轻时候曾随丈夫驻扎北海道,她见识过当地关于战争记忆的奇怪仪式,比如每年夏季都会有人默默走访旧军事基地遗址,有些老人甚至带孩子烧香鞠躬。据她描述,那些仪式更多是一种家庭传统,而不是国家政策,但潜移默化间,对下一代影响极大。“我们小时候只知道不能乱谈过去,”她这样形容,“怕惹麻烦。”
最近街坊邻居议论最多的是媒体上的辞职呼声,《产经新闻》《NHK》等轮番爆料,说石破茂可能撑不了多久。这背后的推手无疑还是那些死磕到底的保守派,他们掌控舆论阵地,把任何风吹草动无限放大。有段时间连超市收银员闲聊都能扯到政治斗争,可见社会氛围之紧绷,比盛夏闷热更难消散一点。《文艺春秋》的调查显示,自2010年以来,每遇重大纪念日,全国范围内有关侵略历史的话题搜索量都会暴涨,说明普通百姓虽未必参与,却始终关注局势变化,小人物也难免受牵连几分焦虑情绪蔓延开来。
再翻查一些冷门史料:1945年底,美军占领初期,有部分盟军官员建议将靖国改作公共公园,以淡化其象征意义,不过最终未获批准;1969年前后还有议员提出迁移甲级战犯牌位,引发激烈争吵。当年的会议记录至今仍存档东京都立图书馆地下室,仅限预约查阅,很少有人知晓这些细节。而如今看起来,无论怎么折腾,该处依然牢牢嵌入权力结构之中,不管谁主政,都绕不开这一关卡,各方角力如同棋盘上的残局,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尽头只有循环往复而已。(信源参考:《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文艺春秋》,以及个人亲历采访)
昨晚吃饭的时候,我爸随口提及邻居家的猫最近跑丢,两天找不到影踪。他叹气说:“猫啊,人啊,都容易迷失方向。”听着窗外蝉声渐息,我忽然想到,也许整个国家、整座城市,在这样的节点,也是如此吧,各怀鬼胎,各寻归宿,却没人能真正找到出口。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