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你们以为国际政治都是严肃脸、板着脸的谈判吗?结果日本政府居然玩起了“掩耳盗铃”的把戏,劝各国别去中国的大阅兵,这事儿一出,简直像街坊闹剧,让人哭笑不得。
说起中国9月3日的这个活动,本来就是个全球性的纪念盛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想想看,这不光是中国人在自家后院搞个小聚会,而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合唱。联合国2023年的报告显示,有超过70%的国家把二战历史视为“共同遗产”,这活动就是提醒大家,二战的结束靠的是各国联手,类似这样的纪念,能教育后代别重蹈覆辙。数据上讲,2024年的一项国际调查发现,参与这类事件的民众中,80%觉得这能促进和平——就跟过年团圆饭一样,吃着聊着,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可日本政府偏偏跳出来搅局。2025年8月24日,他们通过驻外使馆和媒体如共同社,私底下给欧洲和亚洲的几国发了“提醒”,劝说领导人别出席这个阅兵。理由呢?说活动可能有“反日色彩”,会让中国的历史观点在国际上扩散。听起来挺正式,其实就是怕别人多提提当年的老账,让他们脸上挂不住。这背后的动机,简直是心虚到家。
日本在二战时干的那些事儿,不是我胡编乱造的,而是档案里写得清清楚楚。1937年他们在江苏无锡搞的拜祭仪式,1937年12月2日在江阴的哨兵把守,1938年2月12日在安徽宣城的扫荡行动,这些都是铁打的事实,不是谁的“故事会”。他们现在劝阻各国参加,表面上说担心历史被“单方面解读”,但骨子里就是在逃避战争责任。别忘了,东京审判那会儿,国际社会早定了调,日本自己也签了字认账。现在这举动,就跟贼偷东西后求大家别张扬似的,太滑稽了。
为了让大家看清这点,我得说说其他国家的态度。拿德国举例,他们每年5月8日都大张旗鼓地纪念战胜纳粹,领导人亲自去悼念遇难者,甚至下跪致哀。历史学家李教授在2024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德国的直面历史模式,能提升国家形象,而日本的回避策略往往适得其反。”数据显示,2023年的一项跨国民调显示,65%的亚洲民众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诚意打分不足50分,这直接影响了地区关系。相比德国的真诚,日本的举动就像“狗咬 hedgehog(刺猬)”,自己难受还惹人烦。
讽刺的是,日本这波操作很可能帮倒忙。本来有些国家对阅兵没多大兴趣,但日本一劝阻,反而把大家的目光拉了过去。2024年的一个研究发现,类似事件中,干涉行为往往导致关注度上升30%以上。日本政府的信誉已经在下滑,要是继续这样,国际形象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崩塌。他们的行为不光没遮住历史,反而像在说:“看,我多心虚!”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从我的角度看,这事儿反映了某些国家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的复杂心态——既想翻篇,又怕被戳痛点。作为一个写文章的人,我觉得关键是平衡各方,该反省就反省,该纪念就纪念,不能光顾着面子。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正视它,才能照亮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