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没有新鲜事,只有不断重复的人性博弈。这在我炒股生涯中,得到了反复的验证。见过太多散户在股价震荡时慌不择路 —— 洗盘时割在地板上,出货时却接了最后一棒。事实上,即便主力动作再隐蔽,也必然会在成交量上留下些许蛛丝马迹。今天就用最直白的方式,教你从量能变化中精准识别主力意图,避开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成交量之中,隐匿着关键区别。洗盘乃主力之“假摔”,成交量仿若潮水退去般缩减;出货则为主力之“真逃”,成交量恰似洪水决堤般增大。掌握了这个核心,就能让你在震荡行情中少犯致命错误。
一、先搞懂:为什么成交量能看穿主力?
主力洗盘的目的是 “吓跑散户、收集筹码”,所以只会偷偷接盘不会大量抛售,成交量必然萎缩;而出货时 “卖给散户、套现离场”,主力疯狂砸盘,散户跟风接盘,成交量必然暴增。
简单说:洗盘 = 主力买、散户卖 = 缩量;出货 = 主力卖、散户买 = 放量。这是底层逻辑,一定要刻在心里。
二、洗盘时的 3 种量能信号,遇到别慌
阶梯式缩量:股价回调之际,成交量逐日趋减,换手率由8%以上降至3% - 5%,且会有3日地量出现。此情形显示,散户抛售行为日益减少,主力则在悄然承接。以去年的XX股票为例,其在回调之际,量能由10%锐减至3%,而后股价竟拉升50%。
放量震仓后迅速缩量:某一日突然出现一根大跌5%的大阴线,成交量达前5日的2倍,看似骇人;然而次日量能即刻减半,随后持续缩减。此为主力“恫吓”之举,只要未跌破30日均线,即为机遇。
横盘缩量:股价于5%振幅以内横盘10 - 15日,换手率低于3%(大盘股为1%),且每日成交量近乎相同。这是主力在 “磨耐心”,等散户忍不住割肉,此时靠近区间下沿的小阳线,就是主力在护盘的信号。
三、出货时的 3 种量能陷阱,碰到就跑
高位放量大阴线:股价涨了 50% 以上,突然跌 5% 以上,成交量是前 5 天的 3 倍,换手率超 15%(小盘股 20%)。这是主力在 “清仓大甩卖”,比如今年 3 月的 XX 股,出现这形态后跌了 40%。
放量滞涨:股价在高位来回晃,成交量挺大(换手率 10%+),但股价涨不动,甚至微跌。此乃主力“边拉边卖”之举,筹码正由主力向散户转移。
下跌途中放量反弹:历经一阵下跌后,陡然上涨超5%,成交量倍增,然很快又回落,量能却未见缩减。这是主力在 “诱多”,千万别以为是反弹来了。
四、3 步实战判断法(准确率超 80%)
第一步,观其位置:当股价涨幅达到 50% 以上,且在高位出现放量态势,那么大概率是出货行为;若股价跌幅超过 30%,且处于低位呈现缩量状态,则多半属于洗盘操作。
第二步,看持续性:洗盘过程中的缩量具有持续性,即便偶尔出现放量,也会快速回归缩量状态;而出货时的放量是持续的,即便出现缩量,其成交量也不会太少。
第三步,看配合情况:洗盘时,成交量缩量,且股价下跌幅度小,能够守住支撑位;出货时,成交量放量,股价下跌幅度大,并且会跌破支撑位。
五、避坑提醒:这 3 种量能别当真
小盘股(流通盘 <5 亿)可能 “做假量”,要结合板块和大盘看;
突发利好利空导致的放量,等消息平息后再分析;
大盘暴跌时的放量下跌,可能是恐慌所致,等大盘稳了再判断。
十二年的实战告诉我,成交量是主力藏不住的 “底牌”。洗盘时的缩量仿若“黄金坑”,乃潜藏机遇之象征;出货时的放量宛如“警示灯”,是风险来临之预警。看懂了这些,你就能在震荡中坚定持有,在危险时果断离场。
你可曾有如下经历:洗盘之际,被吓得仓皇而逃;出货之时,却又盲目接盘?彼时成交量呈现出怎样的特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大家一同避坑。觉得有用的话,点个关注 + 收藏,下次看盘时对照着分析,别再被主力 “玩弄于股掌”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