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投资一定是走直线啊,尤其是买基金这件事,有时候真就像闯迷宫、踩地雷,运气好点也许能全须全尾地出来,运气差分分钟就摔到沟里不想爬起来。
究竟是基金不讲理,还是我们自己太“冲动”了?
你是不是也有那些年为涨跌抓耳挠腮,信誓旦旦“再也不买”结果第二天又充值的心酸往事?
想想看,为什么明明说好了要理性投资,却总莫名其妙被市场带跑偏?
难道投资路上的坑,真就是一双手拉着你掉进去的?
今天咱翻开老黄历,不妨扒一扒那些让无数人头破血流的“基金陷阱”,你看看自己中了几个,又爬出来了没?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不少人刚入市,最大梦想不是长线致富,而是“跟着爆款走赚第一桶金”,毕竟看到一只基金火爆异常、大家争抢疯抢,脑子有时候会被气氛冲昏。
2020年那会,爆款基金就像奶茶店的限量新品,朋友圈全员安利,谁不心痒?
宣传搞得那叫一个振奋,“明星经理坐镇,年化涨幅50%”,就差没把“躺着数钱”写脸上。
你也许一拍大腿,上来两万块冲进去,结果尴尬来了,买完当天就绿,半年下来亏掉三成,钱不是拿去生钱,直接投进市场的炼金炉。
回过头再看,“爆款”往往出现在市场顶点,这时候进场,等于抢着给别人站岗。
你以为自己就要坐电梯上天,结果站电梯里的人都在暗戳戳按“下降”键。
说白了,真正靠谱的基金,没那闲心开演唱会吸引你,价值扎实不用吆喝。
再说说仓位这事,想致富,咱都懂“梭哈”的诱惑力,“满仓干”这种四个字,有多少男人女人一生只敢说一次?
人就是这样,一看到市场红得发紫,总怕自己错过风口,忍不住把兜里所有能动用的钱砸进去,还美其名曰“梭哈搏未来”。
2018年,类似故事多得是,某个新手投了八万全副家当进去,想着一把梭哈早日毕业。
谁知道大盘瞬间变脸,跌个二十五个点,眼看浮亏一天一变脸,结果想加码?
留给你的只有干瞪眼,连补仓的钱都没有。
就像端锅子做饭,一桶大米全倒光,汤水只有可怜的一点,糊锅是分分钟的事。
现在想明白了,仓位永远不能满仓,手上该有子弹,不管是给机会还是买个心安。
盯盘,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苦。
每天早上跟闹钟一样,第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没”,基金APP一天刷八遍,涨一点笑开花,跌一点郁闷一天。
表面上是做投资,实际全程心脏飘在半空。
2021年市场震荡,哪只基金连跌三天,直接就收到“清仓短信”,一顿割肉操作,换来被反向打脸:刚卖完马上反弹。
半年下来付了手续费,账面还亏本,那点钱要是放支付宝利息都比这强。
老是担心锅里糊,结果掀盖次数越多,锅都快飞了出去,饭也没熟。
现在倒好,定期复查,周更一次,反而发现自己能拿得住更多,收益也踏实起来。
短线神话谁没信过?
市面上最让人眼花的是那些月涨十几个点的“赛道冠军”,看到别人炫耀业绩截图,恨不得立马冲进去“分杯羹”。
实际呢,往往是热门股暴走推高业绩,看着涨得欢,进去没多久一波调整,浮亏高速上线。
那种情绪,就像追着兔子跑,兔子前方突然调头,一头撞进墙里,自己都懵了。
弄到最后连续亏钱,才明白涨幅漂亮的背后不见得稳健,三年以上的成绩单才是真门面担当。
做投资,还是要明白那句老话:慢就是快。
外界变动、内部也风云突变,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基金经理换人,自己压根没当回事?
都说“买基就是买人”,实际上一旦大厨换成实习生,菜谱都改了,味道还能一样?
曾经有朋友就踩过这坑,基金连年稳健增长,谁知道中途经理调岗,新经理搞的策略完全不是路数,结果一路亏到解放前。
聪明的人学乖了,遇到这种人事变动,先观望一阵,不对劲就撤,不要幻想新官上任必能领你发财路。
割肉这事,听起来疼,亲身体验更疼。
2020年全球市场大崩,沪深300趴地不起,那会儿看见账户多了大把绿,心理防线直接崩塌。
咬咬牙赶紧止损,结果砍完头马上反弹,你资本市场的信仰一夜归零。
回头讲,这其实和冬天砍光树枝一样,没等叶子冒出来就清场,自断后路。
后来学乖,每遇市场大跌,只看估值区间,真杠杆到了,还加仓,学着锁住底部筹码才有资格等反弹。
分散风险,听起来像顺口溜,做起来其实不是多买几只就算分散。
有的人分散到买五只白酒主题基金,结果白酒集体跌停,一行账户绿到发光。
这不就是换着花样被雷劈?
跟衣橱全是羽绒服没两样,冬夏两季一样尴尬。
后来人家明白了,分散是配置不同逻辑、不同板块、不同风格,宽基、债基、权益基搭配着来,这才叫真的风险平滑。
还有嘛,就是那永远不会消失的“内幕消息”。
谁没遇到过某个熟人语气神秘:“这只基金有内幕,跟我买,保证涨”。
你一激动两万下单,等的却是莫名其妙的亏损报告。
回头一想,那消息大部分是忽悠新韭菜的台词,别人悄悄跑路,剩下你兜底的份儿。
现在终于记住一条,市场的真相就在公开价和业绩里,信得过自己的分析,比谁都靠谱。
这些坑,看到名字可能觉得平常,自己踩过就知道,输了钱那滋味真比失恋还难受。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一陷进去就不愿意爬出来,前赴后继,交的“学费”都能包场自家楼下餐馆了。
什么自选股、爆款、内幕、短炒,这些词加起来,其实全是盲目跟风和侥幸思维在作怪。
投资的事,本来就没有啥一夜暴富,只有死磕长期+不断复盘。
哪有那么多华丽丽的“捷径”?
大部分赢家不过是愿意记吃亏,长记性,吃一堑长一智。
回头数数,那些亏掉的本金、熬白的头发、发疯的夜晚,全部都成了未来路上最有分量的筹码。
有人说,基金投资就是交学费,那些不跌一跤的人永远学不会走路。
但咱说句话,有错不可怕,怕的就是一错再错,踩坑不可耻,踩了不改才离谱。
只要愿意思考、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纪律。
毕竟长跑最后能笑的,都是敢于自黑总结的老韭菜。
你呢?
踩过哪些和本文一样的坑?
欢迎留言“爆料”,一起少走弯路,投资的路,大家抱团总有光。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