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是美国流浪汉的平均存活时间吗? 这个数字背后是怎样的现实?
洛杉矶街头,一位52岁的流浪汉曾经是耶鲁毕业的华尔街精英,如今在帐篷里用电脑查询免费餐点发放时间。 而另一名中国移民红梅,从餐厅老板沦为拾荒者,每天靠捡瓶子换取10美元生存。 他们共同构成美国超过75万无家可归者群体的缩影——但更令人震惊的是,统计显示这些人一旦流落街头,平均存活期仅剩3至6年。
为什么高度发达的国家,流浪汉寿命不及整体人均寿命的一半?
2023年美国人均寿命为76.6岁,而流浪汉群体平均寿命仅50岁,差距高达26岁。 这种悬殊并非偶然:露宿者长期暴露于暴力、疾病和极端天气中。 在洛杉矶Skid Row区域,每千人犯罪事件达372起,比全美平均水平高出40倍。 74%的加州流浪汉存在药物滥用问题,帐篷社区同时是吸毒点、精神病院和犯罪现场的混合体。
“美国梦”破碎只需一次失业或涨租
流浪并非总源于懒惰或堕落。 研究显示,多数人流落街头的直接原因是失业或租金上涨。 洛杉矶县三分之二的流浪汉仍在尝试通过零工、回收废品等方式赚钱,但低收入与高房价的鸿沟难以跨越。 一名前企业主描述:“从豪宅到帐篷,我只经历了一次生意失败和母亲的离世。 ”种族因素进一步加剧危机:45-54岁黑人男性流浪比例是总人口的16倍。
制度性清理:免费毒品与“芬太尼爱心小屋”的争议
2025年,一则提案引发哗然:某市长建议向流浪汉免费发放芬太尼,称“5美分能让一个人嗨一天,最终因过量而亡”。 尽管该计划未被大规模实施,但流浪汉生存环境已呈现系统性恶化。 疫情期间住房补贴终止后,洛杉矶流浪人口激增12%,而联邦住房补贴仅覆盖四分之一符合条件者。 有观点尖锐指出:“这不再是救助,而是自动化清除。 ”
华人流浪者:异国底层的二次挣扎
在纽约街头,华裔阿姨红梅需要与其他拾荒者争夺瓶子,每天收入被限制在15美元以内。 而网红“丁胖子金牌讲师”则开辟了另一种生存模式:通过直播美国流浪生活,他在中国社交平台月入数万美元。 但这类案例仅是极端特例,更多亚裔流浪者因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陷入“不敢求助、不敢回国”的困境。
城市表面繁荣与街头绝望的平行世界
洛杉矶市中心的高楼阴影下,帐篷蔓延数个街区,被称作“美国最大的露天精神病院”。 当地社工坦言:“美国人是全世界最会讲人权的群体,也是最擅长对苦难视而不见的群体。 ”尽管加州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应对无家可归问题,但2024年仍有超7万人露宿街头。 一名居民感叹:“这里不是天堂,而是披着天使外衣的地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