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3 日,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即将震撼登场,这场阅兵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中国军事力量、历史传承与国际影响力的全方位展示。
阅兵场上,众多尖端装备将首次亮相,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空中梯队里,歼 - 35 隐身舰载机若正式参阅,将标志着中国航母舰载机跨入隐身时代,这一跨越将重构西太平洋海空战力格局。空警 - 600 舰载预警机与歼 - 15T 舰载战斗机编队飞行,为福建舰配齐了完整的舰载机体系。歼 - 20 编队也进行了升级,以 8 机钻石队形亮相,规模远超 2017 年的 3 机编队,充分展示了中国航空战力的成熟度。此外,改进型运 - 20 运输机(“大酒桶版”)及重型武装直升机等新型战略投送力量也将参演。
地面方阵同样精彩纷呈。东风系列导弹无疑是焦点,东风 - 41 洲际导弹以 26 马赫的极速实现全球覆盖,东风 - 17 高超音速导弹改进型也将登场,它们传递出强大的战略威慑力。智能作战集群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无人蜂群、深海潜航器、电子战平台等新域作战装备集中展示,体现了“体系化协同”的先进作战理念。三军仪仗队也有新变化,他们换装 191 步枪,劈枪动作更加威武。
新质作战力量的登场是本次阅兵的又一亮点。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这三大新型兵种方阵首次参阅,凸显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转型。智能化战争系统更是展现了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九天”无人机兼具蜂群指挥、通信中继、电子干扰等多重角色,实现了模块化作战。“寂静猎手”防御系统融合电磁干扰与激光打击能力,能在 50 公里外精准拦截目标。歼 - 16D 电子战机与歼 - 20 组成“踹门组合”,可瘫痪敌方防空网络。
在历史传承与创新设计方面,本次阅兵也别具匠心。仪式设计嵌入“14 年抗战”“80 周年”数字标识,联合军乐团演奏《太行山上》等经典抗战曲目,让人瞬间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抗战老兵及遗属方阵与年轻官兵同框,完成了跨越 80 年的精神接力。维和部队参阅,则彰显了中国对国际和平的贡献。官兵们的训练故事更是感人至深,他们日均训练 2 万步,仪仗队擎旗手绑沙袋练至膝盖积液,女兵方队平均磨破 37 双皮鞋,只为达到“毫米级精度”的标准。
国际参与方面,此次阅兵也备受关注。俄罗斯总统普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等确认观礼,中俄还将深化太空防御合作。然而,西方领导人的缺席却引发了热议。特朗普邀请波兰总统访美,侧面证实了其缺席,西方国家首脑集体缺席更是成为舆论焦点。不过,中国通过国产装备全系展示(100%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传递出“能战方能止战”的国防理念,对单边霸权形成了有力震慑。
阅兵的演练进程与保障工作也十分出色。8 月 9 日夜间至 10 日凌晨进行的首次综合演练,2.2 万人参演,涵盖分列式、装备调度、交通管控等全流程,同时还减少了对市民的影响。王府井、东单等商圈正常营业,交通分时段管控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
这场阅兵既是对抗战精神的庄严致敬,也是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前瞻宣言。从传统主战力量到智能化作战体系,从历史丰碑到科技赋能,中国正以“系统制胜”的逻辑重塑地区战略格局。9 月 3 日的天安门广场,将见证一支军队的凤凰涅槃,更将见证一个民族从血火中崛起的底气。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震撼世界的军事盛宴!
照片取材网络。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