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最近看到以色列那位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在镜头前笑得跟个弥勒佛似的,一边笑一边就给全世界“剧透”了:美以双方,正就一个“瓜分加沙”的计划在白宫掰扯呢。
这事儿听着,怎么就那么魔幻呢?
一边是加沙地带的六万多条人命,变成了冷冰冰的数字;一边是两位政治大佬,把这片血泪之地当成了一块大蛋糕,讨论着怎么分才公平。
这种荒诞感,比任何电影都来得真实、更扎心。
你可能会问,至于吗?
为啥非要搞成这样?
咱把镜头摇回几天前,9月16号。
当时,以色列那边搞了个大动作,叫“基甸战车2号”行动。
这名字,听着就带股子史诗般的悲壮味儿,可干的事儿,一点儿也不含糊。
那架势,简直是把家底都给搬出来了,5个师的兵力,十二个旅级作战群,黑压压地就朝加沙压过去了。
坦克、装甲车、大炮,乌央乌央地涌向那片巴掌大的地方。
我当时就想,这哪儿是军事行动啊,这分明就是要把加沙给从地图上抹掉啊。
老实说,内塔尼亚胡这哥们儿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
国内呢,贪腐官司缠身,司法改革搞得民怨沸腾,总理的位子坐得跟针垫似的。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时候,他能想出什么好招?
对,就是搞个大新闻!
往死里打,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战场上,这样一来,国内那些个反对声音,是不是就得消停一阵了?
他这人,把政治玩成了豪赌,赌注是加沙的未来,筹码是他摇摇欲坠的权力。
你以为他疯了?
不,他算得比谁都精。
你看,前脚英法那帮老欧洲刚放出风声,说要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不就是在打内塔尼亚胡的脸嘛!
他早就公开叫板过,说什么“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这回欧洲佬真要来硬的,他总不能坐着干瞪眼吧。
这“基甸战车2号”,与其说是为了消灭哈马斯,不如说是给英法的一个下马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你们想搞“两国方案”?
我偏要让你们连一国都找不着。
这手,怎么说呢,有点儿破罐子破摔的意味了。
而且,别忘了,以色列不是什么武器都能自给自足的,它的军火库,一半儿靠美国,一半儿靠德国和意大利。
最近,因为在加沙闹得太不像话,德国那边已经开始搞起了武器禁运。
这事儿可大可小,如果欧洲国家纷纷效仿,那以色列的武器链可就麻烦了。
内塔尼亚胡心里急啊,这不就是打仗打到一半,发现后勤可能要出问题嘛。
所以他才急着想一劳永逸,赶在“弹尽粮绝”之前,把加沙的事情彻底搞定。
加沙冲突这事儿,打到这个份上,真的已经变味了。
说到这儿,得插一句咱们自己的事儿。
就在以色列这帮人把“分赃计划”送进白宫,把全球目光都吸引到以色列军事行动上的时候,我们中国,也出声了。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一句废话没有,直接扔出三点:反对升级军事行动,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敦促以色列马上停火。
这几句话,看似四平八稳,但你仔细品品,在巴以局势这么混乱的时候,能这么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
这可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这是在告诉全世界,也告诉某些人:别把人道主义当儿戏,别把国际法当废纸。
回头再看那个“分赃计划”。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在于美国也掺和进来了。
以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去耶路撒冷,还跟内塔尼亚胡一起在哭墙那儿塞纸条,纸条上写着“愿地区和世界和平”。
你说这俩人,前脚在哭墙那儿表演深情,后脚就坐下来讨论怎么分人家一块地,这操作,简直比《纸牌屋》还精彩。
你不得不佩服,这帮政客的演技,简直是殿堂级的。
所以啊,这美国中东政策,到底是为了和平,还是为了利益,真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整件事看下来,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那些在加沙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好像从来就没在那些“大人物”的计划里出现过。
他们不是人,更像棋盘上的棋子,或者,是分赃计划里那块被切割的土地。
这场戏,还在继续演。
只不过,演员越来越多,剧本越来越离谱,但观众,却越来越清醒。
我们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收场,但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历史学家回头看这段日子,他们能看到,在所有人都想着如何“分赃”的时候,还有一个国家,还在坚持着正义,还在为和平而发声。
毕竟,有些事儿,不能只图个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