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公布了一组数据:六月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量,惊人地飙升了660%。这消息一出,立刻引爆了外界对中美贸易关系是否迎来转折的猜测。
但这份看似积极的数字,背后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它不像全面和解,倒更像是两国一次精密的筹码交换。
与其说是一场贸易回暖,不如看作一场在科技博弈中,更隐秘、更复杂的长期较量。
飙升?不过是“续命”剂量
660%的增长,听起来确实震撼人心。然而,这得看是从什么基数上起跳。
今年五月,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仅有区区46吨。这几乎可以被视为供应被掐到了极限,处于冰点。
而六月份的353吨,虽然数字上去了,但实际更像是一种从“休克”状态的恢复,而非全面“解禁”。
对美国庞大的产业需求而言,这点量依然是杯水车薪。要知道,一架先进的F-35战斗机,就需要417公斤的稀土。
一艘核潜艇所需的稀土,更是高达4吨之巨。即便这六月份的353吨全部用于军工,也远不足以支撑其日常运转。
所以,这组数据揭示的并非中国全面放开了稀土供应,而是一次经过精确计算的“策略性松绑”。
这次稀土出口的“回暖”,并非无迹可循。时间回到2024年6月,中美双方似乎达成了一项隐秘的协议。
据称,美国同意解禁英伟达H20 AI芯片对华出口,以换取中国放松稀土出口限制。
稀土与高端芯片,恰好是中美两国在科技与贸易博弈中各自紧握的战略王牌,更是对方产业链的“七寸”。
中国在全球稀土磁体生产中占据90%的份额,冶炼产能也高达70%。完整的产业链,让中国稀土成为现代工业的心脏。
汽车、风电、机器人、手机、雷达、导弹,乃至隐形战机,都离不开稀土材料。
美国虽然境内也有稀土矿藏,但冶炼加工环节长期废弛,加上高昂的环保成本,使其稀土供应链高度依赖外部。
2024年4月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的战略稀土储备一度只剩下两个月的用量。
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曾因此面临停产风险,美国新能源车企也曾因短缺在国会紧急游说。
另一边,美国在高端AI芯片设计和制造设备领域拥有领先优势。英伟达H20等芯片,对中国AI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美国此前正是利用这一技术优势对华实施了技术封锁。这种双向的依赖与脆弱性,最终促成了这次的战术性互惠。
“钝刀”策略:让依赖成为常态
中国选择“策略性松绑”而非全面“放水”,其背后蕴含着更为深远的战略考量。
这更像是一种“钝刀割肉”的长期策略。通过有限且不足的供应,制造一种慢性依赖。
这种策略旨在阻止美国不计成本地重建本土稀土全产业链,使其始终在依赖与自主的泥潭中挣扎。
美国政府深知稀土的重要性,也一直在投入巨资扶持本土稀土产业,试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例如,美国本土唯一的稀土公司MP材料,就得到了美国防部的重点扶持,不仅高价采购其产品。
还获得了4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建设磁体生产线,目标是年产1000吨磁体。
怀俄明州也启动了近70年来的第一个新稀土矿项目,拥有170万吨稀土氧化物的储量。
然而,这些新厂的投产周期普遍较长,需要3到5年才能形成规模,远水解不了近渴。
中国每月353吨的出口量,甚至未来可能增至500吨,这已接近MP材料公司规划的年产能。
这使得美国本土高成本生产的稀土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显得举步维艰,缺乏竞争力。
中国深知,如果彻底断供,美国别无选择,只能不惜成本、全力爆发潜力重建稀土产业链。
但“有限供应”则让美国工业界陷入两难:一旦投入巨资,辛辛苦苦建立起高成本的稀土产线。
中国一旦恢复正常供应,这些高成本产线可能瞬间失去竞争力,面临被废弃的风险。
这种“让依赖成为慢性病”的策略,旨在让美国永远在对中国的稀土依赖中挣扎,将稀土王牌牢牢掌握。
芯片“钓鱼”?自研反倒加速
美国在芯片领域的策略,也透着一丝“饥饿营销”的味道。他们限量供应H20芯片,却迟迟不重启相关生产线。
其意图显而易见:既能暂时缓解中国AI产业的燃眉之急,又能让中国“踮踮脚还够得着”。
从而让中国抱有幻想,放慢自主研发的脚步。但这套把戏的效果正在递减。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公开表示,对华芯片制裁并没有那么管用。他认为,这些制裁反而刺激了中国加速芯片自主研发的步伐。
中国在压力下,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国家意志、巨量资本和庞大市场需求,正倒逼中国芯片产业加速狂奔。
H20的替代品,已从最初的“有没有”,逐渐发展到“够不够用、好不好用”的阶段。
美国这种试图用限量供应来“吊胃口”的把戏,其“保质期”显然已经不长了。
六月份的稀土出口激增,并非冰封的中美关系全面解冻的信号。这更像是一次双方心知肚明的战术性妥协。
中国利用稀土这张王牌,为嗷嗷待哺的AI企业换来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得以继续进行研发和迭代。
美国也暂时缓解了其军工和高科技制造业因稀土短缺而面临的燃眉之急。
这份妥协,恰恰是全球化深度捆绑背景下,两国在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战略竞争的缩影。
它既展现了相互依赖的现实,又凸显了各自追求供应链自主韧性的坚定决心。
表面上的贸易回暖,甚至可能为外交带来一丝契机,比如特朗普可能在十月前访华。
但深层博弈的性质并未改变。稀土与芯片,仍将是未来国际格局中,中美双方不断较量的核心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