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台积电美国厂狂赚4.52亿,连亏四年后扭亏为盈,但高层警告:危机才刚浮出水面

发布日期:2025-08-28 11:41:19|点击次数:81

嘿,大家听说了吗?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居然赚钱了!连续亏了四年,今年上半年终于扭亏为盈,赚了大概4.52亿新台币。听起来是不是很提气?好像台积电的海外布局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但等等,别急着鼓掌。如果你扒开这层“喜报”的皮,会发现里头藏着一堆问题。这笔钱,可不是纯粹靠做生意赚来的。

它背后,是太多非商业因素和一大堆长期挑战在撑着。真正的麻烦,可能才刚浮出水面呢。

要知道,之前四年,这美国厂可是实打实地亏了超过394亿新台币啊!再看看这次的“盈利”,第二季度给母公司贡献了64.47亿新台币的投资收益。听着不少,对吧?

可一对比台积电当季总共3982.7亿新台币的净利润,这笔钱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才占了1.62%。这哪是啥大喜事?

说白了,眼前的这点儿甜头,更像是政府砸钱和AI芯片短期火爆给硬生生“奶”出来的。这种平衡,脆弱得很。真正的硬仗,也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补贴迷雾,藏着啥?

你以为美国厂赚钱是自己变能干了?那可真不是。虽然第一座4纳米工厂去年底投产后,苹果、英伟达、AMD这些大客户的订单确实飞速涌来,尤其赶上了AI芯片这波狂潮。

台积电官方呢,把盈利归结为“市场需求旺盛,产能利用率高”。但他们也悄悄承认,这赚钱的事儿,受产能利用率、设备折旧和持续投入影响可大了。

言外之意,这钱赚得,脚下虚得很。真正的大头,是政府爸爸们给的钱。

今年上半年,台积电从美国、德国、日本甚至中国大陆政府那里,一共拿了大概671.28亿新台币的补助。其中美国《芯片法案》可是明说了,亚利桑那厂的投资,政府包了25%。

这不就是靠“输血”活着吗?这种赚钱模式,能长久吗?台积电高层自己都提前打预防针了。

他们说,从2025年开始,海外工厂,尤其是美国厂量产后,未来五年会系统性地拉低公司的毛利率。

一开始可能影响2%到3%,后面甚至可能扩大到3%到4%。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毛利率可是企业的命根子啊。

更要命的是,美国厂的成本简直是天文数字。光是建厂,就比台湾贵了三到五成。电费呢?直接翻了一倍。

再加上那居高不下的物流费,这些可都是甩不掉的长期包袱。市面上甚至有小道消息说,苹果、英伟达、AMD这些大客户,为了“支持”美国厂,付的订单价格比在台湾下单要高出20%。

这种“友情价”,能持续多久?谁心里都没底。

水土不服,真要命!

除了钱的事儿,台积电美国厂还一堆糟心事儿呢。美国本土半导体生态系统不完善,人才又少得可怜,再加上劳工文化差异,这些都是深层次的运营难题。

长此以往,工厂的效率和良品率怎么可能上去?你想啊,美国半导体供应链残缺不全,很多关键材料都得靠飞机空运过来。这不仅让运营成本蹭蹭往上涨。

更意味着想重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得花多少时间和金钱啊?想想都头大。

亚利桑那州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半导体专业人才,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啥都缺。台积电想从台湾老家调人过去,结果呢?被当地工会拦了个正着,不让!

人才不够,直接影响了工厂的建设进度、工程质量、量产时间,还有芯片的良品率。这可都是实打实地在啃利润啊。

而且,美国的人力成本比台湾高出一大截。当地工人还拒绝加班,不乐意上夜班。

这跟台积电那种拼命三郎的“肝”文化,还有高强度的生产模式,简直是水火不容。你说这仗怎么打?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老爷子早就说了,在美国造芯片的成本,比在台湾要高出整整五成!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它就是这些运营困境的集中体现。

连第二座3纳米工厂(P2)的建设,也一波三折。厂房主体虽然是完工了,可设备搬进去,得等到明年第三季度。

量产呢?更是要等到2027年。你看,台积电在美国的生意,真是一言难尽,复杂得很。

技术被盯上了?

台积电跑去美国建厂,这哪是简单的商业决定啊?它更像是在一场地缘政治大棋局里,被当成了一颗棋子。

它现在面临的,是核心技术可能被“吸血”,甚至政府会要求“补贴换股权”的潜在威胁。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会动摇台积电赖以生存的创新优势和独立性啊!

美国政府对《芯片法案》的补贴,最近又提出了新要求。商务部长甚至公开抱怨,说纳税人没得到回报,还暗示可以搞“补贴换股份”的交易。

英特尔已经被美国政府拿走了10%的股权,这简直是给台积电敲响了警钟!听说他们都紧急开会商量对策了。

甚至不排除把那笔巨额补贴退回去的可能性。美国官员说得可明白了,为了“国家安全”,美国必须自己造芯片,不能老是依赖台湾。

这话一出,台积电在美国搞先进芯片制造,就得面对巨大的压力:技术会不会被要求授权?会不会被偷走?想想都让人捏把汗。

更让人心惊肉跳的,是核心技术外泄的风险。台积电最近就发现,有几名员工涉嫌偷窃2纳米芯片制造技术,矛头直指日本的Rapidus公司。你说巧不巧?

Rapidus现在技术还差台积电一大截呢,却突然放出话来,说要在2027年量产2纳米芯片。这跟台积电的商业机密泄露疑云,是不是太巧合了?

要知道,台积电在先进晶圆代工领域可是独霸一方,它的技术是所有竞争对手,甚至某些国家都眼馋的宝贝。

一旦核心技术流失,或者被迫授权出去,那台积电在全球市场的霸主地位可就危险了。

海外工厂,都不好过?

其实啊,美国厂的这些麻烦事儿,可不是个例。它只是台积电全球布局中,普遍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

这也反映出,台积电在地缘政治要求和自身商业利益之间,真是左右为难,权衡得太艰难了。

你看,台积电在日本熊本建的JASM工厂,也一直亏损,最近几个季度亏得还越来越多。JASM第一座晶圆厂的产能利用率才一半左右,为啥呢?

主要是成熟制程竞争太激烈了,日本又缺乏先进工艺的客户,比如自动驾驶芯片这块的需求就不够。这跟美国厂遇到的问题,是不是有点像?

尽管日本政府也给补贴了,但产能利用率太低,还是把JASM的盈利能力拖垮了,到现在都没能赚钱。

日本第二座工厂的建设也慢下来了,这说明汽车和消费市场复苏乏力,当地对先进芯片的需求也不足。

这些海外工厂遇到的共同挑战,比如建厂和运营成本高得吓人,供应链不完善,人才难找,还有当地市场需求不确定。

都预示着台积电未来的毛利率会一直承压。你想想,如果毛利率一直往下掉,研发投入又因为“降本增效”被限制了,那台积电在科技竞争中被别人追上甚至超越的风险,可就大大增加了。

笔者以为

台积电之所以敢这么大手笔地在全球投资,敢往研发上砸钱,就是因为它自己底子厚啊。

现在整体毛利率还有58%左右,净利率更是高达45%,这实力确实没得说。

但美国厂这次所谓的“盈利”,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而不是真正的商业成功。

海外建厂带来的长期成本和风险,就像个无底洞,可能会慢慢耗尽台积电的家底。

甚至逼着他们在研发投入这些关键领域,做出艰难的选择。未来,台积电怎么平衡地缘政治的要求、自身的商业利益和技术安全。

这场博弈将决定它的命运。这条全球化之路,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所以,当大家都在庆祝“盈利”的时候,我们更要警惕那句“危机才刚刚开始”的深层含义。

这才是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