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9日深夜,东北边境的夜空被炮火照得通红。
苏联红军的坦克轰隆隆碾过中苏边境,躲在坦克后面的是一支特殊部队——东北抗联教导旅。
这些在苏联憋了多年的东北汉子,终于等到了打回老家的机会。
周保中站在队伍最前面,看着远处熟悉的黑土地,眼眶有点发热。
他回头对战士们吼了一嗓子:"弟兄们,回家了!"
山海关城下,曾克林正蹲在战壕里啃着硬邦邦的干粮。这位冀热辽军区的老八路,正琢磨着怎么拿下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雄城。苏军答应提供炮火支援,可冲锋陷阵还得靠自己人。唐凯递过来半壶烧酒:"老曾,整两口?"曾克林咧嘴一笑:"留着庆功喝!"随着苏军重炮开火,八路军战士像下饺子似的往城墙上冲。四个钟头后,山海关城头插上了红旗。这一仗打得漂亮,不仅打开了东北大门,更让苏联老大哥对八路军刮目相看。
沈阳火车站的气氛却不太对劲。曾克林的部队刚下火车,就被荷枪实弹的苏军团团围住。那个大鼻子军官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嚷嚷:"下车的不行!条约规定的!"曾克林心里咯噔一下,这要是被撵回去,后面的兄弟部队可咋整?他硬着头皮往苏军司令部跑了七八趟,最后急得直拍桌子:"咱们都是共产党,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好说歹说,苏军总算松口了,不过提了个条件:得换个名头。于是"东北人民自治军"这个新招牌就这么挂起来了。
海上的情况更够呛。吕其恩带着120号人挤在几条小渔船上,浪头打得船身左摇右摆。有个小战士吐得昏天黑地,抱着船舷直哼哼:"政委,俺要回山东......"吕其恩自己也晕得七荤八素,还得强打精神鼓劲:"坚持住!到了东北请你吃猪肉炖粉条!"他们在海上漂了一天一夜,终于摸上了庄河的海滩。这群吐得腿软的山东汉子,硬是咬着牙拿下了第一个登陆点。
罗华生的部队就更惨了。他们在海上漂了六天六夜,船舱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战士们吐得昏天黑地,开始还用瓦罐接着,后来干脆破罐子破摔,吐得满身都是。好不容易上了岸,却被友军当成了土匪。冀东部队的后勤部长瞅着这群衣衫褴褛的"叫花子",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哪来的山大王?"罗华生气得直跳脚:"你才山大王!老子是正儿八经的八路军!"
林彪到东北的时候,眼前的烂摊子让他直皱眉。部队来自五湖四海,有的穿单衣有的穿棉袄,枪械更是五花八门。这位平型关战役的名将,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心里明镜似的:要在这冰天雪地里站稳脚跟,光靠枪杆子可不行。他连夜召集干部开会,定下了三条规矩:整编部队、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没过多久,东北的老百姓就传开了:自治军的干部说话算话,比那些光会耍嘴皮子的强多了!
东北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十月底就开始飘雪花,来自山东的战士们冻得直跺脚。有个老班长想了个土办法,把乌拉草塞进单衣里当棉袄。这招很快在部队里传开了,战士们戏称这是"自治牌羽绒服"。老百姓看这些当兵的实在可怜,有的偷偷送来棉鞋棉帽,有的干脆把儿子送去参军:"跟着这样的队伍,准没错!"
苏联人撤走的时候,留下了不少好东西。曾克林带着战士们接收日军仓库,打开一看乐坏了:成堆的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还有不少山炮。战士们像过年似的,这个摸摸机枪,那个试试钢盔。有个愣头青抱着门山炮不撒手:"这玩意可得留着,以后打老蒋用得上!"后来这些装备还真派上了大用场,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这些硬仗里立了大功。
到1946年开春,东北的局势已经明朗化了。自治军从最初的万把人,滚雪球似的发展到三十多万。老百姓编了顺口溜:"共产党会当家,分田地、减租息,这样的队伍谁不夸!"而在南京的蒋介石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些土八路是怎么在短短半年里,把整个东北经营得铁桶似的?
本文就是想把社会正气给宣扬起来,压根没有要去侵犯版权或者肖像权的想法哈。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一起商量着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