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如下,已严格遵循各项要求
王姐的小卖部开在城乡结合部,每天都要把收入点三遍。今天是487块6毛,她看了又把门拉下一半。旺季快来了,可手里凑不出一万块进货。王姐曾跑镇上两个银行问贷款,一个说流水不稳不借,一个说必须房产证做抵押。她的小卖部是租的,哪来的房产证?这事不稀罕,身边好多做小生意的都碰上过类似难题。
现在银行放款可没那么简单,讲究个“安全”,怕你还不上。这就让收入不稳、没抵押、信用不全、干的行业不讨喜、用途不好证明,这些难点全摆在大伙面前,谁最需要钱,谁最难借到钱。
先说收入,银行最怕你今天有钱明天没钱。像工地干活、摆摊卖货、家政、外卖,总是日结或季节收入。银行一拉流水,像心电图一样上下跳,他们就觉得你还钱不靠谱。央行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做灵活工作的有两亿人,六成半年内有断过档,对银行来说,这伙人风险太高。
再说抵押,农村宅基地、自建房,在银行眼里几乎不算钱。城市就算有套老房子,也经常是面积小、产权有分,折旧一算能贷的更少。等于最缺钱的人最没值钱的“硬货”,贷款路更难走。
信用也是大门槛。大多数人根本没办过信用卡,征信是一片空白,银行没法评估你还款能力,往往直接拒。还有些人喜欢网贷,征信查得多了,被认定风险高,还有拖欠手机费、信用卡没还上的,银行系统一查,评分立马低。这些都让低收入群体贷款通过率很低。
行业也有说法。像做餐饮摊、夜场、小微外包这些,都列入银行的高风险名单。营业执照上只要摸到一点边,系统自动降额度,有的直接拒贷。看着每天辛苦挣钱,可银行风控一看还是不放心。好多做餐饮和教育的小老板,只能去找利息高的小贷公司,一借就心疼。
用钱的用途也得说清楚。你说进货,银行还要核合同和打款明细。他要你都能对公账号、合同齐全,很多小商贩都是批发市场现金进货,怎么给合同?被卡在那里没法解释,贷款自然批不下来。
看着好像银行偏向有钱人,其实说到底还是风险和收益的事。想改变这局面,一得靠政策推动,二要科技升级,三还得个人提高信用意识。普通小商贩先把流水打印清楚,逾期事情解释明白,下次再申请时,也许真的就能批出一张十万的贷款。
希望王姐的店,下个旺季能把冰箱装满她心仪的啤酒和椰子水,生意越做越顺。
这事你遇到过吗?你有啥思路?评论区咱们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