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芳虽然号称“东南王”,但真正走上巅峰的时间不长,只有大概两三年的时间,而标志他走上巅峰的事件,就是发动浙奉战争,将奉系撵出江苏、安徽,从而占据东南五省(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号称“东南王”。
可以说,孙传芳与张作霖是北洋派系内拉仇恨比较大的一对,然而在北伐战争后,孙传芳为何又会去投靠张作霖呢?
孙传芳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之后被军阀王占元所赏识,成为其左膀右臂,到1917年升任湖北暂编第一师师长,是当时的大能人,只不过后来湘鄂战争中,面对来势汹涌的湘军,吴佩孚作为后援,来了一个“援鄂不援王”,其实就是要把王占元驱逐出湖北。
王占元是孙传芳的靠山,等到吴佩孚开入湖北,与湖南方面军阀议和之后,王占元由于口碑不佳,最终被淘汰出局,后来逃往天津租界,与奉系军阀建立联络。
王占元被驱逐后,对于孙传芳的安置问题也成了直系的棘手问题,最后曹锟召孙传芳入京,让其入福建,由吴佩孚拨付弹药,然后开入福建,本来是没把孙传芳当一回事,想让孙在福建自生自灭,谁成想孙传芳在福建搞出一片天地,在1923年被任命为福建军务督理,逐渐在福建站稳脚跟。
当时正是直系只手遮天的时候,唯有浙江被皖系的残部卢永祥占据,到孙传芳入主福建后,浙江已经被直系所包围,为此卢永祥暗中联系奉系张作霖,以求自保。
随后,江苏军阀齐燮元联合当时福建孙传芳联合夹击卢永祥,江浙战争爆发,张作霖遂以支援卢永祥的名义攻打直系,爆发第二次直奉大战。
在这次战争中,张作霖在北方击垮吴佩孚的直系主力,而孙传芳则击垮卢永祥,占据福建和浙江两省,成为直系新贵。
奉系入关之后,直接南下,一路攻城掠地,先后夺下山东、江苏和安徽,差一点就打过长江吞并了孙传芳,此时,孙传芳不得不向奉系投诚,双方达成谅解。
张作霖当时意气风发,占据八省之地,达到奉系从未到达的巅峰,并未把孙传芳放在眼里,奉系将领杨宇霆到江苏只带一个师,姜登选入主安徽就带一个营,结果被孙传芳瞅准时机,一个反扑夺下江苏和安徽两省。
孙传芳一下子,占据了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五省,成为东南王,这也标志着与奉系彻底闹掰,公然对抗,当时如果不是为了打冯玉祥,估计张作霖早就调转枪口,向孙传芳开炮了。
其实,一部北洋军阀史,就是相互混战史,皖系、直系、奉系三方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来回周旋,为争夺的就是一个老大的位置,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是一个北洋系统的人,夺得是北洋政府的主导权。
因此,有种说法是北洋军阀混战,打输的那个只要通电下野也就没什么事了,北伐时期“北洋三大军阀”,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都是一丘之貉。
但是到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性质就不是军阀混战,而是革命战争,是要彻底推翻北洋政府,在北伐战争初期,孙传芳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抱有侥幸心理。
在北伐军攻打吴佩孚的时候,认为北伐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当吴佩孚向他求援的时候,他还担心吴佩孚夺他的地盘而不愿出兵,等到北伐军打败吴佩孚之后,就将枪口对准孙传芳,孙传芳这才如梦方醒,积极寻求张作霖的援助。
在被北伐军打败之后,也只能投靠张作霖以求自保了,实际上面对北伐军,曾经打得不可开交的北洋军阀都采取了抱团取暖的对策,孙传芳虽然与张作霖有过不愉快,但那也是北洋内部矛盾。
当然,按照道理来说,张作霖应该是对孙传芳怀恨在心,但是在大局面前,也不得不妥协。
张作霖除了接纳孙传芳,后来也有意招揽吴佩孚,直到奉系完全退出北京外,还不放弃想要对北伐军进行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