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942年,一个伪军师长给粟裕送了一包烟.
粟裕不解,拆开后,看到里面一张纸条。
内容极短,却非常炸裂。
粟裕看完纸条后第一时间便下令关闭所有电台,紧急集合,全军转移。
这张纸条救了粟裕、救了新四军。
粟裕一生多次提到这件事,提到写这张纸条的人,并说如果没有他,我早就没命了。
纸条背后的这个人,便是施亚夫。
01
施亚夫的潜伏生涯始于一场失败的起义。
1928年,如皋农民起义的时候,14岁的施亚夫挤在起义队伍里,比别人矮半个头,却已经在闹革命了。
那时候军阀刚打完,蒋介石又和共产党闹翻了。
到处都在闹农民起义,但大多都败了。
如皋起义也不例外。
起义失败后,这个江苏南通的少年并未灰心。
1929年,党组织吸纳了这个人才。
施亚夫早在1926年就参加过国民革命军,亲眼目睹了"四一二"政变的血雨腥风。
国共分裂让他看透了蒋介石,就干起了秘密工作。
这段军旅经历,日后成了他伪装身份的最佳掩护。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日本扶持下于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抗战打了几年,日军发现光靠打仗不行,开始扶植汉奸政权。
汪精卫的投靠,给了日军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个傀儡政权迅速组建起庞大的军事力量,通过收编川军残部、东北军旧部,以及各地保安团,慢慢攒出一支伪军。
我党对汪精卫这伙人几乎一无所知。
汪伪内部有亲日派、观望派,还有想借机保存实力的投机分子。
日军也分为陆军、海军不同派系,各有各的盘算。
要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立足,不是容易的事。
党组织想了很久,决定让施亚夫去干一件极难的事——打入汪伪集团核心。
施亚夫手里有一张王牌:他的国民革命军履历。
在那个年代,有过北伐经历的军官,在任何阵营都容易获得信任。
就是凭着这个身份,汪伪那边开始信任他。
02
有了这个身份作掩护,施亚夫很快在汪伪集团中站稳了脚跟。
他升得特别快。
当时汪伪政权急需有本事的军官。
正因为汪伪军中有经验的将领不多,施亚夫才升得这么快,在一群投机分子中很有分量。
入职不足一年,他已经坐到了伪第7师中将师长的位置,后来又调任伪第34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成了汪精卫的心腹。
施亚夫后来回忆说:"汪精卫的小舅子和我很好,他的儿子也和我很好。"
"有一次,舅舅和外甥有矛盾了,闹意见不回家。"
"陈璧君(汪精卫妻子)也没办法,于是要我出来调解。"
能让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亲自请他调解家庭矛盾,可见施亚夫在汪精卫那里多有分量。
汪精卫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信任到足以帮他处理家务事的年轻人,竟然是个共产党。
施亚夫暗中和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联系上了。
1941年,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损失惨重,得重新来。
苏中地区成了新四军重新发展的重要基地,但也面临着日伪军的疯狂围剿。
日伪军到处"清乡",这位年轻的军事指挥官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他常说,一个好消息顶得上一个师。
03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粟裕与施亚夫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两人的配合堪称传奇。
粟裕出身中央特科,深知情报工作的凶险。
任何新人都得先试试。
粟裕想看看施亚夫到底可不可靠,要求施亚夫提供汪伪军某部的详细布防图,同时故意在新四军内部散布一个虚假的番号。
要是施亚夫吃里扒外,这个假消息肯定会传到日军那里。
施亚夫传回的消息里没有那个假番号,粟裕这才放了心。
1942年秋天,两人还秘密见了一面。
那时苏中的"清乡"正紧,日伪军到处设卡盘查。
施亚夫以"视察防务"为名,与化装成商人的粟裕在如皋一家茶馆相遇。
茶馆里人来人往,一个伪军长官和商人下棋聊天,看起来很自然。
粟裕假借下棋,象棋棋盘正好当作地图,车马炮就是各路兵马。
施亚夫则用茶壶盖的位置暗示日军从哪里来。
这次见面后,粟裕重新安排了对付"清乡"的法子,使日军多次扑空。
04
这样的成功只是暂时的。
过了些日子,日军换了打法,苏中根据地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老奸巨猾,他发现老办法不管用了。
畑俊六想出了新招,想要彻底消灭新四军主力。
这次不再到处乱找,专门对付当官的。
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一师屡次重创日伪军,让日军恨得牙痒痒。
日军第60师团长小林信男奉命专门负责对付粟裕部队。
小林信男在华中战场摸爬滚打多年,深知游击队的弱点。
这个狡猾的日军将领明白,要消灭新四军,得知道头头们在哪里。
只要能干掉粟裕这些头目,苏中根据地就乱了套。
11月的一天,小林信男特意从苏北跑到南京。
要和汪伪政府的头头们商量一个机密行动。
日伪头目很少坐在一起开会,可见这次的事不小。
施亚夫当然也被叫去了。
在汪伪政府的一间密室里开会。
除了小林信男,汪伪军政部长、特工头子这些重要人物都来了。
小林信男摊开地图,说起了他的打算。
当他说出新四军头头们在哪里,怎么回去的时候,施亚夫一下子就明白了。
敌人掌握的情报如此准确,甚至连会议时间、参与人员都一清二楚。
这绝不是普通侦察能获得的信息。
只有一种可能——自己人里出了奸细。
05
施亚夫强忍着不动声色,心里却慌了。
会议室里很紧张。
小林信男接着说他的计划,显得很有把握。
连粟裕常去的几个地方,甚至站岗的什么时候换人都知道。
这些绝密信息,只有新四军的头头们才知道。
施亚夫得想办法告诉粟裕,又不能露馅。
时间已经不多了。
按小林信男的意思,日伪军明天天不亮就动手。
离天亮没几个时辰了,而从南京到苏中,快马也得跑大半夜。
施亚夫趁着休息的当口,迅速在一张纸条上写下几个字:"有奸细,各首长返程路线已泄露。"
他将纸条塞进一包香烟里,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
这人是从老家带出来的,靠得住。
"一定要亲手交给粟司令。"他小声说。
心腹点点头,悄悄离开了会议室。
06
送走了心腹,施亚夫重新回到会议桌前。
会议重新开始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起身质疑小林信男的情报:"我觉得您这个情报有问题。"
"您说的这个地方北面和东面都是靠海的,如果被围住的话,新四军就插翅难逃了。"
"他们肯定不会在这个地方开会的。"
小林信男一下子被激怒了:"你说这话是在质疑我们特高科的能力吗?"
特高科是日军最厉害的特务机关,小林信男显然对质疑他们的情报感到愤怒。
施亚夫连忙陪笑道:"消息真实就好,我也是怕皇军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他把质疑说成是关心日军,让小林信男心里有了疑惑。
这话让日军起了争执,拖了些时间。
这时候,那包香烟正往苏中赶。
送信的心腹刚走出南京城,碰上了伪军查岗。
南京城外到处都是哨卡。
稽查队出了名的凶,什么都要翻。
这些人大多是投靠日军的地痞流氓,想在日军面前表现,比日军还凶。
心腹被叫住检查,心里发慌。
"把身上的东西都拿出来!"稽查队长厉声喝道。
心腹颤抖着从怀里掏出那包香烟。
这包香烟关系着粟司令和所有新四军首长的性命!
稽查队长接过香烟,眼神凶狠地盯着心腹。
这个家伙平时就以心狠手辣出名,经他手死的抗日分子不下几十个。
他慢慢拆开烟盒,一支支翻动香烟。心腹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要是纸条被发现,不仅他要掉脑袋,粟司令和新四军的首长们也都完了!
稽查队长的手指在每支香烟上细细摸过,检查得格外仔细。
汗珠从心腹的额头滚落下来。
"今天怎么查得这么严?"心腹强装镇定地问。
"上头有令,最近有共产党的奸细要送消息出城。"
稽查队长冷笑道,"抓住一个,赏大洋一百!"
他的手指越来越接近夹着纸条的那一支香烟...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稽查队长突然停下了动作。
他低头凑近心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路上小心。"
心腹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这个稽查队长也是地下党!
"快走吧,别让人起疑。"队长把香烟还给心腹,大声说:"没问题,放行!"
原来,上头早就交代过,要为这次特殊行动开绿灯。
党的地下组织已经渗透到敌人的各个角落。
心腹带着那包"救命香烟",策马狂奔。
月黑风高,正是送信的好时候。
08
半夜三更,心腹终于到了粟裕的指挥部。
粟裕拆开香烟包,看到那张纸条后,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他在中央特科干过,什么紧要消息没见过。
但这张纸条的内容,还是让他心头一紧。
纸条上只有短短几个字:"有奸细,各首长返程路线已泄露。"
"马上停止发报,赶紧集合,全部撤!"
粟裕的命令传达得干脆利落。
怕日军用电台找到新四军藏身的地方。
同时开始找内奸。
找到了也不能马上动手,得先保证首长们的安全。
粟裕抓过不少奸细,很快就怀疑上了一个人——汪伪参谋处的一名科长。
这人知道新四军的行动,最近几次日军都来得特别快。
看样子早就投靠了日本人。
09
粟裕在忙着抓内奸的时候,小林信男还是很有把握。
他根本不知道消息已经走漏了,还是按老样子调兵遣将。
第二天天不亮,日伪军就开始"清剿"。
小林信男很有把握地带兵扑过去。
然而,他们扑了个空!
新四军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几个还在冒烟的灶坑和一些故意丢弃的文件。
这是粟裕故意留下的,让日军以为新四军跑得慌。
粟裕趁这个空当,来了个空营计。
就是用假象骗敌人,然后趁机反击。
他让部分部队埋伏在日军回撤的路上。
日军搜索大半天一无所获,只能沿原路撤退,新四军早在路上埋伏好了。
当日军发现中计后,已经来不及了。
狭窄的山路两侧突然枪声大作,日军措手不及。
这一仗打死打伤了日军200多人,小林信男的部队损失惨重。
10
施亚夫的价值正如粟裕所说,但好景不长。
随着一次次的作战失败,小林信男的怀疑目标越来越精确。
每次败了,小林信男都要查一遍开会的人。
1944年初,这个狡猾的日军将领终于确认了施亚夫的真实身份。
他一个个地查,把可疑的人都排除了。
不在重要会议上的人先排除,没碰过机密的人也排除。
就像筛米一样,把坏的都筛掉。
施亚夫每次重要会议都在,对新四军的事一清二楚。
小林信男准备对施亚夫下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粟裕那里。
粟裕立即想出了一个"诈死脱身"的办法。
新四军散布了"施亚夫遭抗日分子刺杀"的假消息。
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当时确实常有人暗杀汉奸。
安排施亚夫扮成伤兵混入伪军医院。
医院里伤兵多,不会有人注意。
通过地下交通线将他转移到东台解放区。
这条秘密通道用了好几年才摸出来,一路上都有人接应。
伪《中华日报》甚至刊登了施亚夫的"死讯",小林信男一度信以为真。
小林信男知道了实情时,施亚夫已经安全回到了新四军的怀抱。
11
回到解放区后,施亚夫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1945年日本投降,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施亚夫当了南京公安总队副总队长。
这个职务让他回到了那个曾经潜伏的城市,只是身份已经完全不同。
后来又去了江苏省建设委员会当副主任。
他很少向人提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潜伏生涯。
做过秘密工作的人,大多不愿再提起往事。
粟裕将军却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这位传奇特工。
"如果没有他,我早就没命了。"这是粟裕的原话。
在1944年苏中区党委会议上,粟裕更是说道:"没有施亚夫,我们要多流一倍的血。"
2010年11月23日,施亚夫在南京逝世,享年96岁。
从军阀混战一直活到了新中国。
这位从14岁开始就为革命奔走的老人,一辈子都是插在敌人心脏上的尖刀。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正是有了无数像施亚夫这样的无名英雄,中国革命才能最终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