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七月正午的塑胶球场烫得能煎鸡蛋,孙继海弯腰给个小豆丁系鞋带时,后脖颈晒得泛油光。手机镜头突然怼到面前,那位穿阿根廷队服的父亲嗓门比蝉鸣还响:"孙指导,您搞青训四五年,国家队咋没见您带出来的苗子?"
"问这话的肯定不懂球。"孙继海直起腰,汗珠子顺着眉骨往下淌。他身后十几个黑瘦小子正在练二过一,年龄最大的才十二岁——四年前刚进青训营时,这群娃娃抱着足球像抱着西瓜。
中国足球总在找速效救心丸。2012年从英超回来的"中国太阳",放着中超教练席不坐,偏要蹲在基层当园丁。他那个"海选未来"项目四年跑遍大江南北,结果网友就盯着国家队名单较劲。湖北有个球迷说得在理:"才带四年就想出成年队球员?跟要求小学老师教出高考状元有啥区别?"
去年孝感选拔赛上,孙继海当场发飙的视频传遍全网。当时有个家长翻越围栏闯进场内,被他指着鼻子训:"上课能随便闯教室吗?"这事看着小,却像面照妖镜——连基本规则都不遵守的土壤,能长出什么好苗子?
争议在2025年夏天达到顶峰。有个叫张卓毅的孩子因伤退出训练,机构按合同索赔18万培训费,立刻被骂上热搜。有人说青训就该做公益,也有人反驳:"真金白银砸进去,总不能当散财童子吧?"孙继海回应得很干脆:"所有条款都经得起推敲。"这话听着硬气,可商业和公益的天平哪有这么好摆平?
在曼城踢球那会儿,孙继海见过英格兰青训的精细程度。从U9到预备队,每个年龄段该练什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反观国内,他点评国家队时说过句大实话:"球员拼劲没问题,问题是能力够不上。"就像让初中生解微积分,再努力也白搭。
下午四点的太阳依然毒辣,场边几个家长还在嘀咕"四年该出成绩了"。有个瘦高个少年突然带球连过三人,射门砸在横梁上"咣当"一声响。孙继海鼓着掌喊"漂亮",那孩子却懊恼地揪自己头发。
"急什么?"孙继海拧开矿泉水浇在发烫的塑胶场地上,水渍转眼就蒸发了,"我第一批学员刚学会系鞋带那会儿,日本球员已经在练战术跑位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