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联动,不新鲜了,但你说《永恒之塔》牵手罗森便利店,又碰撞出什么火花?说实话,一眼看标题——限定周边、抢购秒光、玩家炸锅,这种熟悉的剧本多少让人有点“审美疲劳”——可偏偏就有一股魔力,让不少人钱包又开始蠢蠢欲动。
问题就来了:市面上IP联名数不胜数,周边赛道卷得一塌糊涂,这次《永恒之塔》和罗森让粉丝们如此心痒难耐,短短一分钟东西就被抢光,这当中到底有啥“非抢不可”的门道?难道只是靠老玩家的情怀充值?还是说,这一回真做到了“好玩、好用、又好圈粉”?
“限定”二字杀伤力你别不信,真能让人瞬间丧失理智。
但理性点想,《永恒之塔》到底靠什么把虚拟世界的情怀延展成实体商品,让人看了不买心痒痒,买了不拆舍不得?难道说我们真的不知不觉又掉进了“联名套路”的大坑里?这事,今天可得掰开揉碎瞅瞅,看看到底是研发良心还是营销套娃。
抢购现场火爆到啥程度?早上10点闹钟一响,手一点,前脚还没搞清楚确认页面,人家礼盒页面已经灰掉。那一刻,抢到的,仿佛中大奖;没抢到的,一脸呆滞刷着网页骂娘。“星耀珍藏礼盒”不到一分钟就见底,这速度比春运高铁票还刺激。128块一套,说便宜不便宜,可真香的还是配置:收纳箱一看就不是啥路边随随便便的免费赠品,键帽套装对机械键盘党来说也算够意思,再加把带着游戏角色皮的道具礼包,对照一下现在游戏里“氪金抽服装”的套路,光水手服就让一批COS党心里痒到不行。
有圈内人说,这次限定卡牌和纪念联动周边的包装,直接点燃了老玩家的收藏热情。道理都懂,其实更多是共情分儿。“怀中怀大区专属礼包”放进收藏箱,平日翻出来看看,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跑副本、刷天族的熬夜时光。哪怕早就弃坑成“云玩家”,也不耽误买一套留念。
可咱捧归捧,冷静下来分析,这事靠谱在哪?首先,比起只卖“壳子”不管内容的那类官方周边,这批实物的质感的确不敷衍,键帽手感、外观实拍哪怕有些溢美之词,起码大部分晒单里都没见“缩水”的差评。收纳箱日常拿来塞点杂物、塞点模型也靠谱。你别笑,市面不少类似合作直接就是廉价贴牌,这次罗森合作的做工水准基本撑得起粉丝预期。
再说游戏礼包那一块,也有人吐槽“就这点道具啊”,可想想看,线下活动的礼包一向“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充能”,这回水手服、古代王冠啥的虽算不上大礼包,但搭配收藏属性还是有看头,属于那种买了就觉得自己赚了个“专属资格”的双重心理满足感。
还有个细节值得挖一挖——“笑鼠”开瓶器这款,19块钱,冲着“可爱+实用+随手即买”这种三合一定位来了。你说开瓶器有啥了不起?但放个萌物造型,再套上罗森的渠道,平时买瓶水顺手扫个码,经济又可爱。还别说,像这种价格亲民的小件,更容易扩圈,拉到一些不是死忠玩家但喜欢萌物的年轻小伙伴,也给联动带来更多话题流量。
稍微理性点的人,可能心里会提醒:哎,这不又是那种典型的“饥饿营销”吗?前几年炒盲盒、炒球鞋、炒联名卫衣,套路都一样,限量发售、名额稀缺、抢购秒无。可仔细想一想,玩家抢得起劲,商家赚得开心,实际“天价炒货”也并没出现。你发现没?那些真把“炒高价”炒到天上的,无非还是个别超级热门IP,这回《永恒之塔》跟罗森的联动,虽然抢款很火爆,但整体来看,社交媒体上“求转让”远比“加价出售”多。原因一是量控制得巧,二是玩家间自发形成的一股“玩梗、晒图、互相安利”的氛围,跟纯炒作带货的操作还是有点区别。
这气氛就稀奇了。社交平台上一大波“开盒晒图”,从键帽到收纳箱细节花样晒,好多人纯粹是晒个情怀不带广告的。还有人直接“自嘲”差点没抢到,上班摸鱼抢礼盒险些丢饭碗,这些带梗自黑式的心情,恰好展现了老玩家群体与官方的双向奔赴。每抢到一个限定的玩家都像捡到彩蛋,不只是“我买到了”而是“我证明了自己还在这个圈儿”——这已经是一种带有身份标记属性的社群互动了。
说到这儿,其实也能看出来《永恒之塔》官方和罗森双方把握社群脉搏的能力。不是纯割韭菜式的冷冰冰售卖,而是真的理解玩家心理机制——限定门槛不高、形象够亲民,实物有点小心思,礼包虽不爆炸但有身份纪念。你细品,现在不少IP联名动辄几百上千,结果产品平庸,这回128元、19元的设置,加上渠道普遍、上新时间统一,既保证了仪式感,又照顾到玩家钱包,大家反倒买得舒服。
当然,人嘛,嘴上喊着理性消费,这种情怀拉满的联动来个一年两次,钱包还能扛得住?买了又怕吃灰,不买又担心错过,典型的“怕买后悔更怕错过”,活脱脱“买椟还珠”当代人实录。可回头看看,圈里的热议,其实比东西本身更热闹,大家讨论的重点,已经从“到底值不值”转移到“抢到了没有、合成了多少回忆、能不能再来一次”。
还是那个老问题——情怀这东西,到底能当饭吃不?让咱们旁观者真心疑惑了:一份礼盒,承载几多青春“副本”?开瓶器一出,谁就此多喝了几瓶汽水?本质还是粉丝之间共鸣的投射,借着周边寄托情感,顺手刷个存在感,罢了。
说回大局,《永恒之塔》×罗森这波联名,让人看到,游戏厂商与线下零售业的碰撞远不仅仅是一场促销。它已经变成一种粉丝社群的仪式,一种情感营造的“新型年俗”。产品倒是不难复制,关键是能否触发那种归属感和参与感。是的,冰冷的物件因为有了专属编号、独特外观,才变成了联结过往与现在的情感锚点。
当然咯,厂商这波操作也是用力精准。不弄花里胡哨的迷惑设计、也没强推那种溢价大、实际体验差的花头货,而是用性价比和“高脸熟度”IP形象,圈回了老玩家又吸纳了新人流。本来嘛,游戏IP的核心资源被反复开发也没啥大毛病,关键还是看诚意;而不是迷信那种“数量越稀越高级”的被动收割。
网上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买周边不是为了稀有,是怕错过陪你一起老去的那段青春。”哥们说得真有点意思。想想看,如果以前在虚拟副本里冲锋陷阵、现在在罗森收个收纳箱、一套键帽和卡牌,人生的线索就这么温柔地串联起来。游戏到现实,现实又反哺情感,厂商弄得是商品,其实拉动的哪只是消费力,更多还是那点“我们还在、我们没走散”的老同学情结。
当然你真让我鸡蛋里挑骨头,也有话要说:产品本身再好,流量再大,也架不住年年翻炒、联动穿梭,要是下一次玩法千篇一律,玩家疲劳不可避免。情怀能吃几顿饱饭?偶尔新鲜可以,但老了还得慢慢回归理性。这也是各路厂商都得警觉的地方——联动不是万能钥匙,质量不是万能托辞,创新才是老字号的防腐剂。
还真别低估粉丝群体的挑剔劲儿。经常玩游戏、顺手薅联名福利的老玩家,对“有用+精致+不坑”的周边自然买账,一旦体验不佳,口碑瞬间反噬。后面要怎么玩出新花样、保持这波“真情实感”,看各大厂后续操盘了。
回头一想,情怀固然重要,归根究底还是落在“性价比”、“体验感”与“参与感”这三板斧上。反正,大家出来抢的是乐趣,收藏的其实就是成长里的某个节点。真要说什么启示,大概就是一件事:别把联动玩成套路,但也别太苛求彻底创新——关键时刻,还是要把用户当人、把粉丝当家人,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行吧,说到这儿,又轮到你们了:你怎么看这类IP联动?赶上秒光限量的商品,你会按耐住钱包,还是点进购物车就是冲?讲真,你抢到了没,后不后悔,乐了没?刷起来,我静静看你们表演。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