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总市值在2025年6月底站上了100万亿元的新台阶。
这个数字不仅体现了市场规模的扩张,更意味着每个投资者口袋里的资产正在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
证监会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明确释放了“稳市场”与“激活力”并重的政策信号。
监管部门正在从制度层面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的态势。
进一步健全稳市机制成为当前监管工作的重点。
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市场异常波动。
加强预期引导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政策的透明性和一致性可以帮助市场减少不确定性。
这让投资者能够更合理地预判市场未来发展。
今年以来,证监会系统推动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见效。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正在发挥协同效应。
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是另一个工作重点。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正在推进中。
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也将持续深化。
从资产端和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是关键举措。
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已成为共识。
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落地正在取得成效。
深圳上市公司已完成184笔并购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这些交易涉及电子、医药生物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严防利益输送和“浑水摸鱼”是监管的重中之重。
加快推进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意见落地,能更好发挥公司治理内生约束作用。
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也在同步推进。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促进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也在进行中。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入市目标。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
这些举措每年将为市场带来数千亿增量资金。
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同样不可或缺。
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强化监管协同正在成为新常态。
提高科技监管能力,提升执法质效,能更好惩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防止一刀切、简单化,确保严而有度、严而有效。
精准防控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也是重要工作。
统筹化解处置房企债券违约风险和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同步推进。
稳步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和市场化转型正在有序进行。
严厉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保持了高压态势。
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资本市场的长期方向。
系统研究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实施路径已经启动。
稳妥有序抓好自主开放重点举措落实落地正在推进。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持续拓展资本市场跨境合作新空间也成为共识。
市场表现方面,A股主要指数持续上行。
上证指数目前已突破3800点。
市场回稳向好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科创50指数在半导体、AI产业链带动下创近4个月新高。
寒武纪等科技股资金净流入居前。
这反映了政策支持下的结构性机会。
煤炭、非银金融等低估值板块因防御属性获资金青睐。
而机械设备、计算机等板块因获利回吐资金流出明显。
政策托底与经济复苏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上半年GDP增长5.3%为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
预计沪指在3200-3400点区间震荡。
科创50、创业板指因科技属性更强或表现领先。
若中长期资金入市超预期,市场有望突破3400点压力位。
投资者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与股市稳中有涨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过去三年多以来,险资和养老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持续上升。
2025年一季度保险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达到3.57%。
养老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达到1.8%。
中央汇金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国家队”,持续发挥类“平准基金”的作用。
中央汇金公司自2024年以来持续通过增持ETF入市。
在今年4月指数探底期间大幅度通过ETF基金入市。
这显著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两融余额持续增加并突破2.1万亿元。
融资买入额占全A成交比突破11%,创下2020年2月以来新高。
这显示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
私募基金股票仓位为63%,为近两年来最高水平。
这处于2020年以来中位数附近。
外资对A股的关注度正在升温。
陆股通成交金额最高达到3340亿元。
成交额绝对值处于2024年“924”行情以外的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海外降息,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或进一步提升。
居民“存款搬家”迹象也开始显现。
国内M1同比增速拐头向上,7月增速达+5.6%。
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居民存款同比多减0.78万亿元。
这显示资金活化程度增强。
受益于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回升,部分居民资金正在流向非银部门。
这成为股市的潜在增量资金。
当前国内无风险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持续创新低。
房地产价格持续筑底。
这使得居民可配置的高收益资产减少。
中长期来看,居民家庭资产配置正从楼市转向金融资产。
后续居民资金有望通过ETF、直接持股、公募基金等渠道持续入市。
这正在形成“股市慢涨—信心增强—资金流入”的良性循环。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