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空军实战化演练和航展新闻,发现霹雳-10这款近距格斗导弹出镜率极高——歼-20侧弹舱里藏着它,歼-10C机翼下挂着它,堪称主力战机的“标配近战武器”。作为军事爱好者,翻了翻2025年9月刚公开的资料,发现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导弹,实力远比想象中硬核。
一、核心参数一目了然,数据说话才实在
对军事小白来说,绕开专业术语看关键数据最直接,以下都是最新公开的权威信息:
- 基本规格:弹长约3米,直径0.16米,发射重量105公斤,体型紧凑到能轻松塞进歼-20的侧弹舱,也适配歼-16、歼-10C等不同战机。
- 射程与速度:最大射程20公里,刚好覆盖近距离空战的核心交锋范围;飞行速度达4马赫(约4800公里/小时),敌方战机根本来不及反应。
- 制导与弹头:搭载抗干扰型多元红外成像导引头,能像人眼一样识别战机轮廓,就算敌方撒红外干扰弹也骗不走它;配合激光近炸引信的高爆战斗部,命中即摧毁目标。
- 机动能力:采用推力矢量技术,机动过载直接拉到60G以上,还支持±90°离轴发射,配合头盔瞄准具能实现“看哪打哪”。
二、三大硬核设计,近战几乎“无解”
霹雳-10的厉害不止在参数上,这些实战导向的设计才是它的“王牌”:
1. 抗干扰能力拉满,锁上就甩不掉
传统红外导弹很容易被干扰弹“诱骗”,但霹雳-10的红外成像导引头能精准区分真目标和假诱饵,抗干扰能力比老款导弹提升数倍。更关键的是,它能和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联动,只要视线锁定目标,导弹就能同步瞄准,根本不用费劲调整机头指向。
2. 超机动碾压敌机,还能“回头打人”
近距离空战拼的就是机动性,普通战机的机动过载撑死10G,而霹雳-10的60G过载能做出违背气动规律的动作。就算敌方战机拼命急转弯规避,也逃不出它的追踪。更绝的是它能实现“越肩发射”,不用掉头就能攻击身后的敌机,彻底打破了“追尾攻击”的老规矩。
3. 适配性极强,实战已经过检验
目前霹雳-10已经批量装备歼-20、歼-16、歼-10C等主力机型。在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的歼-10CE就靠它压制了印度“阵风”的“米卡”导弹——毕竟50G过载的“米卡”,在60G的霹雳-10面前根本不够看。而歼-20的侧弹舱设计更精妙,发射前推出导轨挂架,既不影响隐身,又能让导弹快速锁定目标。
三、别嫌射程短,它的定位本就是“近战专家”
刚开始我也疑惑:“20公里射程是不是太近了?”后来才明白空空导弹分工明确——霹雳-10专管“贴身缠斗”,中远距离交给射程80公里的霹雳-12、200公里的霹雳-15。它的存在就是要在近距离空战中建立优势,甚至比美国的AIM-9X更有底气——AIM-9X射程才15公里,速度也只有3马赫。
现在看,从歼-20的弹舱到歼-10C的挂架,霹雳-10的身影越来越多。它不仅填补了中国第四代近距格斗导弹的空白,更让空军的空战体系形成了“近中远”全覆盖的防御网。有了这款“近战尖刀”,中国空军在近距离对抗中,面对任何先进战机都有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