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菲律宾亮导弹引关注,马来西亚防长访华寻共识,鹰击12E歼10CE护航区域安全

发布日期:2025-10-09 13:12:58|点击次数:186

菲律宾刚亮出中远程导弹部署,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立刻跑去中国现场看鹰击-12E,这事够刺激吧?

菲律宾近年对外军事靠拢的节奏加速,2016年以后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联合巡航次数增多,2023年菲美加强在吕宋岛部署情报与军力,2024—2025年间菲律宾接受美国援助与训练,巴拉望岛开始有更现代化武器出现,马来西亚怎么看不下去?难道会坐等被拆台?

沙巴州的主权争议不是新鲜事,历史上从1946年到1963年,婆罗洲北部问题就摆在那儿,资源与人口带来的现实利益让马来西亚没得退路,菲律宾增强海上反介入能力,马来西亚的安全感被一点点啃掉,国防部长亲自访华看装备,是要用硬货补血,还是在给国内外喊话?

在武器选择上,马来西亚对比了多款方案,印度的“布拉莫斯”虽然射程与速度亮眼,但改装苏-30MKM的技术瓶颈与印度对核心技术控制让项目不稳,且布拉莫斯曾有公开报道的误射事件,可靠性存疑,马来西亚觉得值得赌吗?

中国的鹰击-12E有几个卖点稳定吸引人,轴对称进气保证高速机动下发动机稳定,导引头更大抗干扰强,公开资料与展会演示显示其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更贴合马来西亚“以攻代守”的现实需求,这是不是刚好填补了马来西亚短期内无法全面升级防空体系的窟窿?

除了导弹,马来西亚对歼-10CE也表现出浓厚兴趣,兰卡威航展上马方高层多次询问性能细节,歼-10CE在价格和作战半径上比西方同级更有吸引力,配合鹰击-12E能不能迅速构建一套成本可控的海空联防体系?

很明显,马来西亚既不想彻底脱离美国体系,也不想被菲律宾通过外援力量在地区影响力上抹黑,购买中国装备一方面是自保,另一方面是给邻国和外部势力传递一个信号——我有能力反制你的海上优势,这是不是在打“平衡外交”的算盘?

这种买武器的选择并非纯粹军事采购,而是产业链与外交合谋的产物,中国卖的不是单个武器,而是配套维护、培训与技术转让的可能性,马来西亚愿意的是一条省事的路线,少政治附加条件、能快速部署与训练,谁不想多一条后路?

已经开始显现,若马来西亚真引进鹰击-12E和歼-10CE,菲律宾在海上的突袭窗口会被压缩,巴拉望岛上的布拉莫斯和美军部属的某些资产存在被动应对的风险,这会不会促使菲律宾进一步向美日靠拢,换更远程的打击能力?

再看区域军备调整,印尼、越南本身也在跟进远程反舰与防空提升,马来西亚若与中国深入合作,南海的技术与战术平衡会变复杂,区域内“小试探”升级为“常态化高端对峙”可能性增大,这对贸易航线安全吗?谁是真正买单者?

从产业角度看,中国军工借此打开东南亚市场,有利于其军工供应链规模化、软件与后勤体系输出,马来西亚买的不只是武器—还有零件长期供给、训练体系和后续改进的利益链条,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商业也是长期战略布局,难道不是双赢?

马来西亚的底气来自几个方面,第一是国内政治稳定与财政承受力相对可控,第二是与中国多年的经济合作已经搭建起信任通道,第三是马来西亚军方评估认为短期内靠西方无法快速获得等效能力,买中国货速度快、可操作性强,这些是不是让马来西亚敢快刀斩乱麻?

但风险也不小,武器买来了就能解决问题吗,训练、情报共享、作战协同、后勤保障都是看不见的账单,而这些往往决定实战效能,这不是单笔采购就能拿到的效果,马来西亚准备好长期投入了吗?

外交层面更微妙,马来西亚若被视作“倾向中国”,菲律宾和其盟友会怎样调整区域安全构架,东盟内部的声誉与调停角色会不会被削弱,南海问题会不会因此更难做妥协,区域国家之间的信任还能剩多少?

放眼2025年,南海已经不是几艘舰艇的博弈,而是海底资源、航运通道和大国博弈的集合体,马来西亚这步棋既是地方防守需要,也是在大国夹缝中为自己争取空间的主动出招,这样的主动会不会被放大成新的紧张点?

最后留个问题给读者,好戏才刚开始,马来西亚买装备是“稳住邻居的脖子”还是在催化一场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各方会怎么走下一步,这个答案关系到我们每天经过的航运线与能源价格,谁会为这张新的地缘政治账单埋单?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