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的公交,最近有点像老友记里的罗斯——曾经风头无两,现在却只剩我跟司机大眼瞪小眼。
那天医院复查脂蛋白a,这破毛病名字拗口得让人想翻白眼,医生丢下一句“下午三点取单”,我一看时间,觉得还能悠哉逛逛,顺便体验下久违的城市生活气息。
说到体验,真不是我矫情。
等104,半小时。
站台上连根毛都没有。
天热得像要把人烤熟,公交却像中了六合彩,迟迟不肯露面。
韩城以前公交挤得跟早高峰地铁似的,现在倒像深夜食堂的最后一碗面——冷清得让人怀疑人生。
问了路边大爷才知道,104这线路只剩两辆车,发车时间随缘,像极了初恋男友的回信息速度。
好不容易等来一辆,司机乐呵呵地跟我说“今天包车啊”,那感觉比打到顺风车还稀罕。
整个车厢只有我和他,窗外街景刷刷往后倒,心里突然一阵空落落。
韩城不是号称“小北京”吗?
旅游季时司马迁祠、大禹庙人山人海,现在公交车里倒成了清净禅房。
谁能想到,韩城的公交还能过上“佛系”日子?
场景一转,下午两点禹锦园门口,我人还没走出“专车后遗症”,打算再赌一把104,结果等了四十分钟,还是没见到影。
出租车倒是很会找时机,咣当停我脚边,司机一脸“英雄救美”的气势。
几分钟就把我送到医院,速度直接秒杀公交。
成年人的世界,别说什么奇迹,真有急事还得靠自己琢磨办法,公交?
那是得有闲心才敢碰的事。
朋友圈里,大家吐槽声一浪盖过一浪:“104又失踪了”“101也停了”……韩城人说起公交,跟聊股市一样兴奋。
网上查了下,韩城私家车近五年多了三成,电动车、摩托满大街,出门方式花样百出。
你说公交没人坐了?
我不信。
公交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不是说人少了就能全砍。
旅游城市不靠公交,外地人咋玩?
老人家、学生上班族咋办?
我家对门那大娘,腿脚不好,平时买菜、看病全靠公交。
你说,公交一停,生活节奏不就乱了套?
公交公司也有自己的难处。
亏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去年运营亏了六百多万,司机工资靠财政补贴。
账面上看,没人坐,砍掉没毛病。
可你要真全按经济账来,城市广场、绿化带也不赚钱,是不是都该拆了?
现实就是,公交一砍,市民只能加钱打车,出行成本直线上天,社会福利说没就没。
有意思的是,公交一停,出租车和网约车直接成了赢家。
打车贵了,大家骂归骂,真急了还不是得掏钱?
司机也挺无奈,车少班乱,拉不到几个人。
公交成了个死循环,没人坐,没人投车,司机工资又卡壳。
大家都想破局,可谁也不敢先动。
韩城公交这事,其实不只是韩城的独角戏。
很多中小城都在上演类似剧情。
大城市地铁呼啸,小城市公交成了“时代遗物”。
但日子都得过,幸福感、获得感这些词儿,最后还是得落到咱们出门那一脚、回家那一站。
有时候想想,韩城公交的冷清,跟CBA场馆空座一样扎心。
姚明刚退役那会儿,球场观众稀稀拉拉,谁能想到,后来靠青训和营销硬是把人气拉了回来。
城市公交也一样,别光嫌弃它冷清,得琢磨点新招。
高峰时多发车,低峰时少发,搞个实时查车APP,让人别傻等半天。
旅游旺季专线拼起来,游客方便了,本地人也顺心。
市里适当补贴,公交不用立马赚钱,但城市得有人气、有温度。
说到底,公交不是怀旧物件,更不是甩手掌柜能管的事。
它是城市的底色,是每个人出门在外的小确幸。
哪怕现在韩城公交像被流放的王子,只要还有人记得那份热闹,总有一天它会重回舞台。
你那公交还跑得欢吗?
哪天你也站在冷清的站台上,别忘了给我留言唠嗑。
毕竟,生活嘛,有时像等公交,急不得,也别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