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眼难忘,不论千里,
为一场奔赴,不问西东。
那些让人愿意多走几步、停下脚步的,可能只是一段旋律、一道家乡菜,甚至,可能还有一壶酒。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
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在这里。
当传统酿造技艺邂逅现代旅游体验,正绘就一幅贵州“酒旅融合”的生态长卷。
赤水河谷:全域联动,酒旅生态圈
赤水河十年禁渔、酒糟循环利用,让每一滴酒都带着对自然的敬畏。
2024年,仁怀、习水、赤水三地122家涉旅企业成立联合会,串联起赤水丹霞、茅台酒镇、四渡赤水遗址群,打造“红色研学+丹霞探秘+酱酒品鉴”线路。
当年,河谷接待游客3666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14%——分散的资源终成合力,“一河引领、多业联动”的生态初现雏形。
赤水:丹霞为骨,酒香为魂
赤水河蜿蜒穿过世界自然遗产丹霞,82.51%的森林覆盖率下,352条溪流浸润红砂岩,汇成酿酒的“Ⅱ类好水”;红缨子高粱扎根紫色土,丹霞红砂岩筑成透气窖池——自然馈赠的每一份礼物,都化作酒瓶里的醇厚。
玩法推荐
丙安古镇: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檀香与酱香交织,古镇吊脚楼里藏着百年烧坊的烟火气。
赤水酱酒产业园:贵粱酒业、百年赤水的现代化厂房与古盐道酒肆隔河相望,六边形酒瓶映照丹霞六景,飞檐瓶盖复刻古城垣,饮一杯酒,便是饮尽山河。
习水:古今对话,酒旅共生
在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珙桐等“植物活化石”与赤水河共生共荣。河谷旅游公路如绿丝带串联茅台镇、土城古镇,9月行车至此,两岸竹海翻涌,河面雾气氤氲——美酒与美景,从来都是孪生姐妹。
玩法推荐
四渡赤水纪念馆:红色研学与酒文化碰撞,在历史的回响中品味酱酒的厚重。
生态骑行:沿赤水河谷绿道骑行,探访习酒文化城,看传统酿造技艺如何与现代生态理念共舞。
习水土城
汇川:喀斯特馈赠,地质酿酒学
喀斯特地貌的“地质密码”在此显现:白云岩与灰岩过滤出低硬度、高锶硫的岩溶泉水,33个饮用水源地全部达标,汇川因此得名“山水交错之地”。
玩法推荐
珍酒探秘:沿途探访地下溶洞,听地质专家解读岩石、水源与微生物如何共塑酒体风味——一杯酒,亦是地球演化的微型博物馆。
酒香,早已融入山水,人文亦让人沉醉
在贵州,酒不仅是杯中物,也不仅是工厂里的标准化产品,而是风土的表达、非遗的活态传承、人与土地的情感纽带——
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长桌宴上的“酒司令”、非遗工坊的学徒、丹霞徒步的行者。
这是贵州人将大自然的馈赠写下的日历:
山河为笺,高粱为墨,酿酒人以岁月为笔,
将生态、文化与情感酿成一杯琼浆。
当您举起酒杯,饮下的不仅是酱香,
更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坚守,
以及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来吧,
酒香引路,山河作伴,
让我们在每一滴酒里,
读懂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