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曾经的专业篮球运动员,连续18年利用暑假,累计给5000多个孩子完成了人生“第一节篮球课”

发布日期:2025-08-09 11:53:06|点击次数:189

张正曾是一名专业篮球运动员。2008年开始,他连续18年利用暑假,在河北邢台的一座公园,免费教孩子打篮球,累计给5000多个孩子完成了人生“第一节篮球课”。这事儿从一开始就挺简单,他就是想用自己的经验,让孩子们有个锻炼的机会,学点基本功。

说起开始的时候,那是在2008年夏天,张正快退休了。身边的朋友和同事知道他以前是专业球员,对篮球那叫一个热爱,就劝他干点青训的事儿。于是他也没多想,带着十几个孩子,在邢台达活泉公园的一块空地上开始了训练。虽然没啥专业场地,装备也简陋,但他凭着多年的经验,一点点教孩子们怎么运球、怎么投篮,把他们带进了篮球的世界。

后来参加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天早上都有新面孔加入。张正说,最开始就一个小方队,慢慢发展到最多的时候有五支队伍,三四百人一起练。那场面特别热闹,早上六点半,公园里全是篮球拍地的声音,跟敲鼓似的。他自己也乐在其中,虽然年纪大了,但每天穿梭在孩子堆里,指点他们动作,身子骨还挺硬朗。

有位市民乔女士聊起这事儿,说她家大儿子两年前参加了张教练的训练营,从那以后就迷上了篮球,天天来练。现在连她三岁多的小女儿也跟着来凑热闹,已经会拍球了。她觉得张教练真挺不容易,这么多年一直免费教,孩子们不光学了技术,还锻炼了身体,挺感谢他的。

时间过得快,转眼十八年过去了,当年那些笨手笨脚拍球的小娃娃,有的都考上大学了,给张正寄来录取通知书报喜;有的结婚了,请他去见证婚礼;还有不少人放假回来,继续在这儿帮忙,把当年从张教练那儿学到的耐心和热情传给更小的孩子。张正看着这些,心里也挺欣慰的。

再说个具体的例子,有对双胞胎姐妹,叫赵乾玉和赵乾意,2015年她们就在这儿学的篮球启蒙。后来她们被邢台市女篮选中,虽然最后没走职业路,但她们说,是张教练把篮球的种子种在了她们心里,那个夏天对她们来说特别重要。现在姐妹俩上大学了,每年暑假都回来帮张教练带孩子。赵乾玉还提到,这是她第二年当小教练,看到张教练一个人带几百个孩子太辛苦,她们作为受益者,也想把这份公益的事儿传递下去。

聊到现在的训练营,这已经是张正和孩子们每年夏天的固定约会,一守就是十八个夏天。他现在都七十多岁了,但对篮球的热情一点没减。他也常跟人说,自己不可能永远陪着这些孩子,这份公益的事儿得有人接着干下去。他说已经选好了接班人,就是希望把这个接力棒交好,让训练营越办越好,一直保持公益的本心。

其实每天早上来公园练球的孩子,背景都挺不一样,有的家里条件一般,有的纯粹是喜欢运动。但不管咋样,张正都是一视同仁,手把手教,谁有啥问题他都耐心指导。孩子们也慢慢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不光是技术,还有坚持和认真做事的那股劲。

再多说一句,这些年下来,张正教过的5000多个孩子里,有不少人虽然没成为职业球员,但他们很多人提起这段经历,都觉得特别珍贵。有的孩子说,小时候在这儿练球,不光身体好了,还学会了团队合作,跟朋友相处也更融洽。这些话听起来简单,但能看出张正的影响确实不小。

最后提一下,张正自己也清楚,年纪大了,总有一天得放下这个担子。但他一直在想办法让这个公益项目持续下去。他跟身边的人聊过,希望未来不管是谁接手,都能记得最初的目的,就是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篮球,强身健体。他现在还在努力,把每一堂课都上好,也在培养愿意帮忙的年轻人,希望这个事儿能一直办下去。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个普通老头,用自己的热情和经验,坚持做了十八年公益。大家伙听着可能觉得挺平常,但细想想,能这么多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还真是挺不容易的。以后要是路过邢台达活泉公园,早晨时候去看看,没准还能听到那熟悉的篮球拍地声呢。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